Zao Wou-Ki (1920-2013)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17.06.61

趙無極

細節
趙無極
17.06.61

油彩 畫布
1961年作
款識: 無極 ZAO (右下) ; Zao Wou Ki 17. 6. 61 (畫背)
來源
法國 巴黎 法蘭西畫廊 歐洲 私人收藏 2012年4月2日 蘇富比 香港 編號 539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此作品已登記在趙無極基金會之文獻庫,並將收錄於梵思娃.馬凱及揚.享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由趙無極基金會提供)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於五十年代旅居巴黎後,趙無極迅速成為抒情抽象派的中堅份子,與其他斑駁主義藝術家如皮埃爾.蘇拉吉同時展出。趙無極最具知名度的獨特、成熟的個人風格,卻是直到六十年代才開始成形。趙無極曾於1961 年說到:「在我成為藝術家的過程中,不能否定巴黎帶來的影響,隨著我的人格逐步安穩下來,我亦慢慢重新發現了中國。我近期的畫作正呈現了與生俱來的中國本質,似非而是地,都是因為巴黎,我才會回歸到根深的本源。」於同年所創作的畫作《17.06.61》(Lot56)透過繽紛、宛如一場慶典的表現展方式,展現藝術家自我發掘的軌跡,熟練地將其於西方所學的流暢色彩和光影震動,與傳統中國繪畫之哲理與美學相結合。由一片如翠玉般絢麗的綠與黃、白、紅等色彩交織而成,《17.06.61》中間穿插的黑色線條如同一股股能量般閃爍與旋繞,形成畫面中央兩朵星雲般的形體。飄渺的白則如同水霧般裊裊浮現,上半部因為陰影的融合與模糊處理逐漸的褪入背景裡。黃色的隨興線條看似遠方閃爍的光芒。無預警添加的少許紅色策略性的點綴於畫面中,使得由不同色彩所交會而成的畫面更添溫度與深度。畫布上的色彩與筆觸呼應著自然裡的顏色與陣陣清風,產生充滿生命力與再生的能量。將色彩關係視為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源自於趙無極在西方的學習與磨練。與他同期並曾一起展出的潑色主義藝術家漢斯.哈同也在作品中表現出類似的色彩關係與筆觸律動,但哈同的風格則較偏極簡(圖1)。趙無極曾說:「我的畫顯示出我的生命情感,因為我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情和思緒…其中有著顏色之間的關係,它們相互混合、對立、親近與互斥的方式。」趙無極作品中複雜的色彩也因此演變成藝術家內在世界的直覺表達。作品呈現趙無極六零年代的創作脈絡,《17.06.61》將出現在他早期作品中的隨興黑色線條與中國書法中內斂的力量結合,並且不再出現的是如他在1954年的創作《5.6.54(香草)》(圖2)中顫抖與分散的線條。雖然這兩幅作品有著類似的色調,但趙無極彷彿在這幅後期的作品裡將《5.6.54(香草)》中的線條解放,同時將中國書法的能量與動能注入其中。此拍品中的線條自由自在、自信地舞動著,充滿無限能量。趙無極曾說:「我的目的是希望能練就透過畫筆呈現出我身體的感受的技巧,能夠透過線條表現出空間感以及光。」將目光隨著線條移動是一種回溯藝術家的手的具體方式,同時能夠喚回藝術家立於畫布前所感受到之存在感。回歸到自我的根本,趙無極傳承了中國畫家留給後世的精神性。從宋朝繪畫名師郭熙的作品《早春圖》(圖3)中可以觀察到趙無極將傳統山水畫中的元素透過油畫的重新詮釋。乾隆皇帝於《早春圖》上的題字「春山早見氣如蒸」似乎也適用於趙無極的《17.06.61》。這兩幅作品均透過多面向的角度呈現出從遠方遙望著雄偉的某處的意象。畫面前端的平面透過緊湊的線條使其與表面產生更加密合的感覺,而遠處的平面相較下則是較為抽象,採用繚繞搖曳的煙霧與陰暗的線條使其往後融入背景中。此外,兩幅作品都透過反覆筆觸的堆疊與虛的空間交織而成,創作出彷彿會動、會呼吸並且有著流動能量的畫面。趙無極並沒有循著前人的經驗試著模擬生命,他將畫面中的敘事和象徵意味動搖並使其鬆散,賦予觀眾自由的想像空間。《17.06.61》是透過藝術家內在情感所衍伸出的絢麗色彩所創作而成,激發出生命中抽象的和諧感與精神,是趙無極邁入嶄新成熟創作階段的傑作,散發著無比茂盛蓬勃的光芒。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