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由拓印法將繪畫推向三維性
名坂有子出生於1938年,創作以圓為個人標誌性的符號(圖1)。早源於二十世紀,西方超現實主義提倡一種誘發自由聯想的自動性繪畫方式,此創作理念對後期的完全抽象形式奠定了重大影響。拓印法(frottage)及刮法(grattage)都是藝術家們於作畫時偶然的發明,使畫面產生意想不到的紋理效果,帶出一般水彩畫及油畫無法達至的質感美。日本於六十年代經歷產業轉型,名坂有子試驗以工業新材料作畫,浮雕式作品刻劃出一圈圈仿似黑膠唱碟的立體圓盤,她又利用噴槍蓋上油漆顏料,呈現豐富的質感與亮麗。加上藝術家在經營工廠的家庭背景底下,對圈形測量儀器的感覺在無意識間與創作的造型聯繫。關於理念相近的拓印式繪畫,另一位廣為人知的亞洲藝術家便是鄭相和(圖2)。他的單色畫看似簡單,然而瓷磚般的小塊上呈現的紋理美感,印證作品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媒材的表面及細節。名坂有子的作品完美體現藝術家遊走於傳統與創新的深度探索。她的同心圓刻意不過度修飾,帶微瑕的表面體現了日本傳統陶藝追尋不完美及非過度工整的手工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