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艇之集》(拍品編號 572) 同樣是葡萄牙駐港領事的舊藏。領事先生及其家人與趙無極、趙少昂及呂壽琨亦交往甚深。據這位領事的家庭檔案記載,呂壽琨親贈此作給領事先生。
自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於1957年3月贊助呂氏的個展之後,他便成為當時十分受注目藝術家。隨後,他於同年受邀加入香港藝術家協會,標誌着香港現代藝術運動掀起了第一波浪潮。儘管呂氏傾向以西方形式創作,但他卻從未完全脫離中國古典傳統。為防自身在吸收西方理念及創作技法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他不時欣賞自然美景,在領略大海及沿岸風光的同時,並以此反思。《艇之集》以淋漓的線條及水墨繪畫,是藝術家於1957至1960年間所創作的山水畫中四大題材之一,即山、島、房、船。畫作無疑繼承着中國傳統,線條大膽清晰,皴法筆觸簡潔明了。平鋪的黑色墨塊呈現了灰蒙的水天之景,一抹紅象徵着斜陽。作品中,具體形象被簡化,色彩卻更具豐富的表達,此一方面受印象主義之啟發,同時亦因呂氏對黑墨的大膽運用不乏其父之影響。《艇之集》的風格將過渡至呂壽琨後期完全抽象的創作,約1959年,呂壽琨的畫作不再帶描述任何事物,線條最終化為俐落的書法筆觸,表現最純粹的繪畫形式。
自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於1957年3月贊助呂氏的個展之後,他便成為當時十分受注目藝術家。隨後,他於同年受邀加入香港藝術家協會,標誌着香港現代藝術運動掀起了第一波浪潮。儘管呂氏傾向以西方形式創作,但他卻從未完全脫離中國古典傳統。為防自身在吸收西方理念及創作技法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他不時欣賞自然美景,在領略大海及沿岸風光的同時,並以此反思。《艇之集》以淋漓的線條及水墨繪畫,是藝術家於1957至1960年間所創作的山水畫中四大題材之一,即山、島、房、船。畫作無疑繼承着中國傳統,線條大膽清晰,皴法筆觸簡潔明了。平鋪的黑色墨塊呈現了灰蒙的水天之景,一抹紅象徵着斜陽。作品中,具體形象被簡化,色彩卻更具豐富的表達,此一方面受印象主義之啟發,同時亦因呂氏對黑墨的大膽運用不乏其父之影響。《艇之集》的風格將過渡至呂壽琨後期完全抽象的創作,約1959年,呂壽琨的畫作不再帶描述任何事物,線條最終化為俐落的書法筆觸,表現最純粹的繪畫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