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SHITOMO NARA (Japanese, B. 1959)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奈良美智

Banging the Drum

細節
奈良美智
奈良美智
Banging the Drum
壓克力 木板
260 x 259.5 cm.(102 3/8 x 102 1/8 in.)
2007年作
來源
德國 柏林 Galerie Zink
2014年10月16日 佳士得倫敦 編號93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2007年 《Yoshitomo Nara + Graf: Torre de Málaga》 Centro de Arte Contemporáneo de Málaga 馬拉加 西班牙 (圖版,第54頁)
2010年 《奈良美智:Nobody's Fool》亞洲協會美術館 紐約 美國 (圖版,第153頁)
2011年 《奈良美智:作品全集 第1卷 - 繪畫,雕塑,版畫,攝影作品》Bijutsu Shuppan Sha 東京 日本 (圖版,第B-2007-006圖,第234頁)
展覽
2007年9月21日-2008年1月6日 「奈良美智+ Graf: Torre de Málaga」 Centro de Arte Contemporáneo de Málaga 馬拉加 西班牙
2010年9月9日-2011年1月2日「奈良美智:Nobody's Fool」亞洲協會美術館 紐約 美國

拍品專文

拍品《Banging the Drum》(Lot 4) 屬於奈良美智的成熟期風格,他以明確的線條描繪出 人物的頭部、眼睛、身軀、四肢和鼓的輪廓,畫面對比鮮明,乍看之下身體就像由幾何圖 形組成( 圖1),體現出純粹的抽象美,正好呼應了西方現代藝術之父塞尚以幾何化再重組的 方法去處理自然景物的觀念。現代雕塑大師布朗庫西的作品造型簡單優美( 圖2),同樣以 主觀角度從客觀事物提取重要元素,對人物五官和頭部形狀進行抽象化處理,儘量減少細 節的描述以突出作品內在的真實,這種特點可以在《Banging the Drum》中找到明顯的 對照。雖然奈良美智以西方繪畫材料創作,可是在線條的運用上則表現出一位東方藝術家 的習慣。小女孩的輪廓和立體感並非依靠明暗法呈現,而是透過線條的粗細變化來暗示出 主體的起伏和質感,令人想起使用毛筆繪畫所產生的線條味道,證明了奈良美智能夠在東 西美學觀念之間建立一個平衡和連接點。

奈良美智承認受過20 世紀初兒童繪本畫家茂田井武的單純風格影響,而他亦曾經出版繪本 以及大眾化的產品,因此作品容易被誤解為兒童畫或日式漫畫的變奏,主要原因是觀者往 往只簡單對照兩者在造型元素上的類近,並無深入了解風格的來源。其實無論奈良美智還 是日本動漫作者,在民族的視覺習慣上均深受日本傳統繪畫的基因影響,因為日本自鐮倉 時期禪宗大盛開始,水墨畫中的人物造型已經出現寫意誇張的表達,擺脫客觀形象的約束, 如江戶年代的仙厓(1750-1837) 筆下人物完全不受法度約束( 圖 3),均是以寥寥幾筆就完 成了高度概括化的造型,帶有誇張、惹笑、輕鬆的特質,簡單直接而格外生動,可見藝術 家輕視客觀的寫生,而注重人物內在情緒變化和流露。另外,「浮世繪」版畫的典型平面 化處理和鮮明的色彩對比( 圖 4),亦深深地影響著奈良美智。由此可見,他的藝術元素源 頭直指日本傳統繪畫,而漫畫則更傾向從平安末期到鐮倉時期盛行的繪卷格式學習,兩者 均從傳統藝術中找到靈感而成功轉化為現代的視覺語言。

奈良美智的繪畫除了造型上的獨特外,他對材質的個人演繹進一步強化其作品的現代性。 早在1990 年代他已開始對畫面進行解構,先把畫布剪為大小不一的碎片,然後再拼貼於 另一張完整的底版上才進行創作,令單純的背景在視覺上增添一層微妙的色澤和光影變 化。碎片的不規則組合加上粗糙的質感,令人聯想到補丁或者繃帶的功能,帶出一種受傷 過後並正在復原中的感覺,配合了不同畫中小孩的孤身隻影,巧妙地傳達出痛苦、孤獨、 無助和失望之情。奈良美智在近年的作品中開拓了材質的表達能力,他在《Banging the Drum》中選擇使用過的建材木板來拼合一個完整的畫面,沈重的木板表面佈滿舊有釘痕和 破損之處,對比碎布的柔軟與脆弱,破舊卻堅實的木板散發著無比剛陽之氣,平行層疊的 結構,令本來平面的作品產生一種宏大的建築感,模糊了繪畫和裝置藝術的邊界而增加閱 讀的趣味。

奈良美智在學生時代已經沈醉於搖滾樂,特別愛好龐克的反建制和崇尚自由的精神和風格。 到了九十年代,他曾受到著名樂隊如R.E.M.、The Star Club 和Shonen Knife 的邀約創 作唱片封套。他在2005 年為日本新龐克樂隊Bloodthirsty Butchers 的創作封套,而唱 片的名稱正是《Banging the Drum》。兩年後,奈良美智同樣以打鼓的女孩為主角,創 作了是次拍賣的純藝術作品《Banging the Drum》。木板畫上的背景只有一片虛空的綠 色,一個不明確的環境安排令人物更為突出。女孩孤獨地揮動鼓棍,緊閉雙目神情投入, 動作顯得相對地輕鬆自在,未見搖滾樂鼓手一貫的狂野表現。雖然觀眾無法真正聽到每下 敲擊鼓皮的聲音,但卻能隱隱地感受到一種顧影自憐的寂寞。一個孤芳自賞的女孩身影, 配合不加修飾的粗獷木板表面,暗自宣示著一種搖滾樂的反叛、自我和不妥協的精神,反 映一個藝術家在創作上的獨立意識。

搖滾樂作為宣泄情感的工具,本身具備超越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和國際性,奈良美智藉音樂 拉近了觀眾對作品的距離和投入感。他那標誌性的簡潔明快繪畫風格、誇張可愛的人物造 型和豐富立體的情感表達,結合成一種兼具東西方品味追求的藝術風格。奈良美智致力尋 求一種雅俗共賞的形式,難怪他的作品能夠風靡國際,緊扣不同背景和年齡觀眾的心。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