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圓筒形,通體以留青技法刻一長髯老叟立於松下,悠然觀望侍從在淙淙溪間洗擦馬匹。陰刻「尚勛」篆書款。
此筆筒構圖巧妙,竹刻家故意把人物圖案集中在一面,保留大量留白空間,佈局疏朗不紊亂,細節部位更是刻畫細微,別具神韻。
尚勛擅刻「留青陽文」,除本拍品以外,迄今出版過刻「尚勛」款的竹雕作品只有五件,其中三件均為留青器,包括現藏廣東民間工藝館的
「溪船納涼圖」筆筒,刻「尚勛」款、藏上海博物館的「桐陰煮茗圖」筆筒(圖一),刻留青陽文「尚勛」款、及王世襄發表過的「載鹿浮槎」筆筒,陰刻「丁卯尚勛製」款。另外兩件為日本私人收藏的淺浮雕「載鹿浮槎」臂擱,陰刻篆書「嘉慶二年歲次丁巳仲夏」款,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淺浮雕「竹林七賢八駿圖」筆筒,刻「尚勛」款。至今未有尚勛生平、里貫或字號之記錄,但傳世品中有「嘉慶二年」款,王世襄依「竹林七賢八駿圖」筆筒的構圖及技法推斷尚勛為嘉道年間人物,見1987年北京出版《中國美術全集 - 工藝美術編11 - 竹木牙角器》,頁10。
此筆筒構圖巧妙,竹刻家故意把人物圖案集中在一面,保留大量留白空間,佈局疏朗不紊亂,細節部位更是刻畫細微,別具神韻。
尚勛擅刻「留青陽文」,除本拍品以外,迄今出版過刻「尚勛」款的竹雕作品只有五件,其中三件均為留青器,包括現藏廣東民間工藝館的
「溪船納涼圖」筆筒,刻「尚勛」款、藏上海博物館的「桐陰煮茗圖」筆筒(圖一),刻留青陽文「尚勛」款、及王世襄發表過的「載鹿浮槎」筆筒,陰刻「丁卯尚勛製」款。另外兩件為日本私人收藏的淺浮雕「載鹿浮槎」臂擱,陰刻篆書「嘉慶二年歲次丁巳仲夏」款,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淺浮雕「竹林七賢八駿圖」筆筒,刻「尚勛」款。至今未有尚勛生平、里貫或字號之記錄,但傳世品中有「嘉慶二年」款,王世襄依「竹林七賢八駿圖」筆筒的構圖及技法推斷尚勛為嘉道年間人物,見1987年北京出版《中國美術全集 - 工藝美術編11 - 竹木牙角器》,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