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AGNIFICENT AND VERY LARGE IMPERIAL CLOISONNE ENAMEL 'PHOENIX' TRIPOD CENSER AND COVER
From time to time, Christie's may offer a lot whic… 顯示更多
清乾隆 御製掐絲琺瑯花卉如意肩鳳耳三足蓋爐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細節
清乾隆 御製掐絲琺瑯花卉如意肩鳳耳三足蓋爐
爐唇口,短頸,矮圓腹,圓底,三足。通體藍琺瑯釉為地。腹部飾五彩奇花異卉,襯托繁縟的草葉錦地,一派生機盎然的氣象。肩部六雲肩開光內飾各式奇卉,兩側置鎏金立鳳耳,雙鳳立體精鑄,引頸昂首,垂尾內卷,羽翼上揚。口沿下飾鎏金蓮瓣紋。拱形蓋面三雲肩開光花卉紋,與腹部相若。蓋頂鎏金雲龍鈕,飾蛟龍戲珠,下承壽山福海。底鑲全鎏金飛龍足。
31 3/4 in. (80.6 cm.) high
來源
怡和集團創辦人威廉‧渣甸(1784-1843年)舊藏
威廉‧渣甸(1784-1843年)爵士珍藏
倫敦蘇富比,1974年11月12日,拍品163號
出版
《至尊華貴 — 歐洲私人珍藏御製掐絲琺瑯器》,香港,2013年,編號2
注意事項
From time to time, Christie's may offer a lot which it owns in whole or in part. This is such a lot.

榮譽呈獻

Stephenie Tsoi
Stephenie Tsoi

拍品專文

乾隆朝掐絲琺瑯工藝出現了突破性發展。首先是廣泛製造大型器具,比起之前多為製作小件,難度大增,既要有大型窰爐配合,還要對燒造技術充分掌握,使碩大銅胎加熱後不會變形,釉料呈色也要求一致。最佳例子莫如故宮乾隆花園內的掐絲琺瑯寶塔,塔高230 公分以上,燒造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第二是扶植琺瑯繪畫技法的發展,乾隆二十七年(1762)宮廷畫院與琺瑯作合併,專業畫家參與琺瑯器的繪畫工序,大大提高了紋飾的藝術水平。第三是御製品追求精工巧製、裝飾繁縟的風格。乾隆四十八年(1783)曾傳旨:「鼻煙壺上花卉畫得甚稀,再畫時畫得稠密些……」,皇帝的口味大大影響當時工藝製作的審美取向。第四應是大量使用鏨刻鎏金裝飾,增添金碧輝煌的效果。

本器體形碩大,主體紋飾為奇花異卉,非常少見。其耳、足、蓋鈕皆以龍鳳裝飾,配件通體鎏金,表現出皇家氣派,為少數近似三足爐中僅見。張宗憲收藏一件鳳形花插(圖一),立鳳同樣精工巧鑄。他亦珍藏一件較小(40.6 公分)的三足爐(圖二),與此器紋飾非常相近,配螭耳、飛龍足、蓮紋鈕蓋爐,唯足部只有龍首鎏金。清宮舊藏兩件螭耳三足爐,均為腹部錦地開光內飾纏枝花紋,蓮花紋蓋鈕,其耳或足僅局部鎏金,見2011 年北京出版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3・清掐絲琺瑯》,圖版204-205 號(圖三)。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