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SHIH CHIAO (TAIWAN, 1908-1995)
李石樵 (台灣,1908-1995)

桌上的靜物

細節
李石樵
李石樵 (台灣,1908-1995)
桌上的靜物

油彩 畫布
61 x 50 cm. (24 x 19 3/4 in.)
1982年作
款識:石樵 1982 (右下)
來源
台灣 台北 阿波羅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拍品專文

李石樵是台灣第一代西畫家,1908年出生於台灣,1923年進入當時少數設有美術課程的台北師範學校師從石川欽一郎。1931年赴笈日本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繪畫底子功力雄厚,早期注重素描,尤以寫生能力見長奠基為日後油畫創作。他的繪畫注重思考性,早期多以寫實為主,注重構圖、色彩以及光影的重點描繪,50年代開始抽象性創作,構圖以幾何形切割並擅以塊狀面積描繪所見物體。 50-70年代繪畫主題開始趨向關心社會現象、反映時代。1982年後他移居美國開始恬適安樂的生活,創作主題經由抽象形式再次回歸到經歷時久濃縮精華的寫實描繪。

本次拍品《桌上的靜物》(拍品編號582) 為1982年所繪,是李石樵長期以來所累積的素描功力奠基加以紮實的寫生能力創作而來。 在李石樵的油彩創作中,不喜以任何顏色在畫布上打底,他多以擦筆彩塗畫中色彩,並刻意讓畫布底色顯露出來進而提高畫中主體鮮明的彩度與明度。《桌上的靜物》以豐富的主題描繪,畫面經營均勻的光感與質感強調質地細致的瓷瓶盛器以及百合花高貴典雅的氣質,若非多年來深厚的畫作經歷,實不易取得。在用色的技巧上, 他捨棄明暗對比輕接明快而柔和的色彩,80年代流行的竹節椅背以栗紅描繪相映無瑕純潔的白色百合,光線由右方進入畫面,他放棄以暗色製造陰影選用靛青色擦於瓷瓶外緣以製造陰影輪廓,即是他赴日習得印象派在日本以外光派所觀察到的色彩使用,更是他個人以豐富經驗在畫作中隨心所欲運用色彩的效果。

李石樵為台灣二十世紀美術發展史上重要的藝術先鋒,在藝術的道路上他畢生不斷研究精進並提攜後進。《桌上的靜物》歷歷可目其對於色感以及光感的成熟表現,濃縮其繪畫精華於作品之中,作品呈現靜謐、閒適的氣息,並結合了個人深刻的思維與時空氛圍,為一不可多得的佳作。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