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我吸取中國書法和山水的思想,因為我是一名華人,這些思想在我腦海中永久駐留。」 - 鐘泗賓
從充滿原始張力的人像,到千變萬化的詩意抽象,再到對南洋風情細膩婉約的描繪,鐘泗賓一生的藝術探索實踐跨越無數風格與媒介,從未停歇,令其成新加坡乃至全亞洲當之無愧的現代藝術先驅。《中式朱紅色調》便是其探索精神和風格多樣性的最佳作證,本作品標誌著鐘泗賓在1961 到1963 年間遊歷歐洲,并開始向抽象轉折的重要時期。
東學西漸
1961 至1963 年,在新加坡電影業巨頭陸運濤支持下,鐘泗賓遠赴歐洲倫敦、格拉斯哥、都柏林、科隆、漢堡、柏林和慕尼黑等各個城市舉辦展覽。其中更有倫敦著名的現代藝術畫廊Frost and Reed 與Redfern 為其舉辦個展,使鐘泗賓成為最早在歐洲舉辦個人展覽的新加坡藝術家之一。《中式朱紅色調》就被展示與Redfern 畫廊1963 年為鐘泗賓舉辦的個展中,以其獨特的書發性的柔美筆觸,天馬行空的東方式色彩,和自然於心境二元合一的哲學理念,令遠在歐洲的藏家與觀眾感受到東方式抽象的獨特魅力。
心象風景
如何將東方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以跨越國界的現代語言表達出來,是眾多20 世紀亞洲藝術家創作的母題。《中式朱紅色調》中,鐘泗賓採用了英國風景畫傳統中的光源與構圖,將一抹日光色的亮色至於畫面中上方,成為畫面的首要焦點。光點周圍的朱紅,也仿佛雲霞般呈現深淺不一的色澤;畫面中橫向的「地平線」式結構,亦昭示了西方風景畫的影響。然而畫面中央黑色的「遠景」,又與中國山水畫中的多視點構圖異曲同工。畫面下半部書法式的飄逸線條,言簡意賅的描繪出近景中如小道、流水般縱橫交錯的細節,將天地間浩蕩之靈氣盡收於一景。
這種以抽象的色彩筆觸表現自然之生機氣韻的概念,與當時同在歐洲的華人藝術家趙無極、朱德群等人不謀而合。同是1963 年,在鐘泗賓個展后數月,Redfern 亦為趙無極舉辦個展,兩個展覽皆大獲成功。如果說趙無極與朱德群以動態流淌的筆鋒描繪了心中之洶湧氣象,鐘泗賓則以幽遠、凝練的色塊與細微的描法,展現了亞洲文化中玄妙、冥然的一面。
紅色的精神領域
熱情、濃郁、喜慶、吉祥、生命——紅色在東方文化中有著多重象征寓意。朱紅更是出現在2000 多年前的漢代文物中,作為與神靈溝通的神聖顏色。《中式朱紅色調》以其精湛的暈染與反差,凸顯出朱紅色獨有的精神性。相比藍與綠,紅色在自然界中更為少見,因此能夠給予觀者下意識的振奮感。印度裔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就將傳統文化中的紅色提煉為純粹的形式,將觀者引入神秘莊嚴的玄學境界。與卡普爾凝重的猩紅不同,鐘泗賓以漢族文化中標誌性的朱紅色為主色調,在近景處巧妙地施加一抹群青,承托出紅色的籠罩一切的色澤。《中式朱紅色調》以鐘泗賓對色彩筆觸的超凡理解,將山水與抽象合一,引導觀者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東方神話空間。
從充滿原始張力的人像,到千變萬化的詩意抽象,再到對南洋風情細膩婉約的描繪,鐘泗賓一生的藝術探索實踐跨越無數風格與媒介,從未停歇,令其成新加坡乃至全亞洲當之無愧的現代藝術先驅。《中式朱紅色調》便是其探索精神和風格多樣性的最佳作證,本作品標誌著鐘泗賓在1961 到1963 年間遊歷歐洲,并開始向抽象轉折的重要時期。
東學西漸
1961 至1963 年,在新加坡電影業巨頭陸運濤支持下,鐘泗賓遠赴歐洲倫敦、格拉斯哥、都柏林、科隆、漢堡、柏林和慕尼黑等各個城市舉辦展覽。其中更有倫敦著名的現代藝術畫廊Frost and Reed 與Redfern 為其舉辦個展,使鐘泗賓成為最早在歐洲舉辦個人展覽的新加坡藝術家之一。《中式朱紅色調》就被展示與Redfern 畫廊1963 年為鐘泗賓舉辦的個展中,以其獨特的書發性的柔美筆觸,天馬行空的東方式色彩,和自然於心境二元合一的哲學理念,令遠在歐洲的藏家與觀眾感受到東方式抽象的獨特魅力。
心象風景
如何將東方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以跨越國界的現代語言表達出來,是眾多20 世紀亞洲藝術家創作的母題。《中式朱紅色調》中,鐘泗賓採用了英國風景畫傳統中的光源與構圖,將一抹日光色的亮色至於畫面中上方,成為畫面的首要焦點。光點周圍的朱紅,也仿佛雲霞般呈現深淺不一的色澤;畫面中橫向的「地平線」式結構,亦昭示了西方風景畫的影響。然而畫面中央黑色的「遠景」,又與中國山水畫中的多視點構圖異曲同工。畫面下半部書法式的飄逸線條,言簡意賅的描繪出近景中如小道、流水般縱橫交錯的細節,將天地間浩蕩之靈氣盡收於一景。
這種以抽象的色彩筆觸表現自然之生機氣韻的概念,與當時同在歐洲的華人藝術家趙無極、朱德群等人不謀而合。同是1963 年,在鐘泗賓個展后數月,Redfern 亦為趙無極舉辦個展,兩個展覽皆大獲成功。如果說趙無極與朱德群以動態流淌的筆鋒描繪了心中之洶湧氣象,鐘泗賓則以幽遠、凝練的色塊與細微的描法,展現了亞洲文化中玄妙、冥然的一面。
紅色的精神領域
熱情、濃郁、喜慶、吉祥、生命——紅色在東方文化中有著多重象征寓意。朱紅更是出現在2000 多年前的漢代文物中,作為與神靈溝通的神聖顏色。《中式朱紅色調》以其精湛的暈染與反差,凸顯出朱紅色獨有的精神性。相比藍與綠,紅色在自然界中更為少見,因此能夠給予觀者下意識的振奮感。印度裔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就將傳統文化中的紅色提煉為純粹的形式,將觀者引入神秘莊嚴的玄學境界。與卡普爾凝重的猩紅不同,鐘泗賓以漢族文化中標誌性的朱紅色為主色調,在近景處巧妙地施加一抹群青,承托出紅色的籠罩一切的色澤。《中式朱紅色調》以鐘泗賓對色彩筆觸的超凡理解,將山水與抽象合一,引導觀者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東方神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