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尊釋迦牟尼造像神聖莊嚴,其坐姿、手印,乃至台座形象,皆符合喀什米爾七至九世紀 之藝術風格。早期佛像面相傾向圓潤飽滿,坐墊無紋,著右袒式袈裟,諸如本像。及至九世紀,佛像面型趨向修長,輪廓愈見分明,螺髮縝密,衣褶華麗,以蓮台連方座取代獅子須彌座。
獅子須彌座可追溯至公元前二世紀,出現於犍陀羅及秣菟羅古國的貴霜王朝雕像。然而本像所呈現之布局,即夜叉置中,左右各設一獅,則僅見於喀什米爾造像,以及受其影響之周邊地區的中世紀作品。
同類例子可參考一組三尊喀什米爾銅佛立像,七至八世紀製,於紐約佳士得拍賣,2004年3月25日,拍品編號32。另見一尊七世紀喀什米爾銅佛坐像,可就主像造型及台座內容方面與本像對照,阿根廷Jose Pereyra Kafer珍藏,紐約佳士得售出,2014年3月19日,拍品編號1040。
泛亞收藏(Pan-Asian Collection)有一近似例,佛陀手印與台座細節皆與本像極爲相近,詳見P. Pal著《Bronzes of Kashmir》,1975年,頁94—95,編號23。
佛像背面帶一長插榫,可見其原有配有頭光或身光。
獅子須彌座可追溯至公元前二世紀,出現於犍陀羅及秣菟羅古國的貴霜王朝雕像。然而本像所呈現之布局,即夜叉置中,左右各設一獅,則僅見於喀什米爾造像,以及受其影響之周邊地區的中世紀作品。
同類例子可參考一組三尊喀什米爾銅佛立像,七至八世紀製,於紐約佳士得拍賣,2004年3月25日,拍品編號32。另見一尊七世紀喀什米爾銅佛坐像,可就主像造型及台座內容方面與本像對照,阿根廷Jose Pereyra Kafer珍藏,紐約佳士得售出,2014年3月19日,拍品編號1040。
泛亞收藏(Pan-Asian Collection)有一近似例,佛陀手印與台座細節皆與本像極爲相近,詳見P. Pal著《Bronzes of Kashmir》,1975年,頁94—95,編號23。
佛像背面帶一長插榫,可見其原有配有頭光或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