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20世紀60年代被普遍認為是趙無極藝術生涯的巔峰,在這一時期他的藝術 風格已完全成熟,且掙脫了東西方傳統技藝對其的束縛。在《12.01.62》 中,畫家完美實現了這兩者的融合——在油彩畫布上展現傳統中國畫及書法 的元素。畫作中的橫向空間看似無窮盡的廣度與深度,展露出趙無極藝術生 涯巔峰期的自信與極高的創造力,使得《12.01.62》成為了一幅上乘之作。
極具表現力的筆觸及富有書法性質的線條,奠定了《12.01.62》的創作風 格,這也是畫家對於傳統中國水墨畫的一次全新解讀及致敬。自幼在其祖父 的教導下練習書法,趙無極以其深厚的書法功底,致力於向傳統書法發起挑 戰,並呈現在他的藝術風格之中。在20世紀60年代,趙無極進入了其創作 生涯巔峰的「狂草時期」。在畫作《12.01.62》正中央,畫家運用其書法功 底,用厚重的油畫顏料畫出輕盈的筆觸,質地細膩柔滑,將中國書法與西方 油彩畫布相融合。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老子《道德經》第28章)
《12.01.62》中,畫家運用了大量深淺不一的黑白色塊所形成的正負空間來 描繪風景,這種手法源自於中國哲學。不同於西方繪畫中「填充」畫布以示 作品完成,傳統中國風景畫喜愛留下空白區域,俗稱「留白」,以此來展現 空間、維度以及主觀視角。空白的區域留給觀者畫布以外的想象空間。此 處,畫作中色彩的運用也與道教理念相呼應——白色象征空無或是虛空,而 黑色則代表堅固穩定。在畫作中央,大片稀釋了的白色塗料與具有爆發力的 黑色劇烈碰撞、交織,與頂部及底部邊緣靜態的黑色色塊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同程度的黑白交織挑戰了動與靜、虛幻與真實的特征,打破了傳統意義上 虛與實的呈現。
極具表現力的筆觸及富有書法性質的線條,奠定了《12.01.62》的創作風 格,這也是畫家對於傳統中國水墨畫的一次全新解讀及致敬。自幼在其祖父 的教導下練習書法,趙無極以其深厚的書法功底,致力於向傳統書法發起挑 戰,並呈現在他的藝術風格之中。在20世紀60年代,趙無極進入了其創作 生涯巔峰的「狂草時期」。在畫作《12.01.62》正中央,畫家運用其書法功 底,用厚重的油畫顏料畫出輕盈的筆觸,質地細膩柔滑,將中國書法與西方 油彩畫布相融合。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老子《道德經》第28章)
《12.01.62》中,畫家運用了大量深淺不一的黑白色塊所形成的正負空間來 描繪風景,這種手法源自於中國哲學。不同於西方繪畫中「填充」畫布以示 作品完成,傳統中國風景畫喜愛留下空白區域,俗稱「留白」,以此來展現 空間、維度以及主觀視角。空白的區域留給觀者畫布以外的想象空間。此 處,畫作中色彩的運用也與道教理念相呼應——白色象征空無或是虛空,而 黑色則代表堅固穩定。在畫作中央,大片稀釋了的白色塗料與具有爆發力的 黑色劇烈碰撞、交織,與頂部及底部邊緣靜態的黑色色塊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同程度的黑白交織挑戰了動與靜、虛幻與真實的特征,打破了傳統意義上 虛與實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