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ARE AND EXCEEDINGLY FINE PARCEL-GILT BRONZE FIGURE OF VAJRABHAIRAVA AND VAJRA VETALI
A RARE AND EXCEEDINGLY FINE PARCEL-GILT BRONZE FIGURE OF VAJRABHAIRAVA AND VAJRA VETALI
A RARE AND EXCEEDINGLY FINE PARCEL-GILT BRONZE FIGURE OF VAJRABHAIRAVA AND VAJRA VETALI
1 更多
A RARE AND EXCEEDINGLY FINE PARCEL-GILT BRONZE FIGURE OF VAJRABHAIRAVA AND VAJRA VETALI
4 更多
西藏 十八世紀 局部鎏金銅大威德金剛像

TIBET, 18TH CENTURY

細節
西藏 十八世紀 局部鎏金銅大威德金剛像
10 in. (25.2 cm) high
來源
紐約佳士得,2003年9月17日,拍品82號
Gallery Koller, Zurich, 2007年
出版
《美成在久》,2007年9月,38集,6號,53頁
拍場告示
This Lot is Withdrawn.

榮譽呈獻

Marco Almeida (安偉達)
Marco Almeida (安偉達) SVP, Senior International Specialist, Head of Department & Head of Private Sales

拍品專文

大威德金剛,梵語稱「閻曼達嘎」,漢語可稱為大威德明王,亦可直稱閻魔敵,藏密認為祂是文殊菩薩之憤怒相的化身。「威」表示降伏惡魔的威猛力量,「德」則代表智慧摧破煩惱業障,為五大明王之一,也是藏傳佛教尊奉的主要本尊之一。文殊菩薩是宗喀巴的本尊,因此大威德金剛像在宗喀巴創立的格魯派受到極大的尊崇。格魯派在漢地稱為黃教,至十七世紀,已經成為西藏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派別,並在後來受到清廷的扶持。
藏傳佛教稱清朝皇帝為文殊皇帝,乾隆皇帝更是利用文殊菩薩化身,以政教合一方式對西藏地區進行統治。他對藏傳佛教格魯派尤其扶持,並以
「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這一根本治國方略的繼承、延續和發展而維護 了帝國的大一統;因雍正皇帝篤信佛教,乾隆皇帝年幼時便成長在濃厚的佛教氛圍中,從小就跪受密法。至乾隆一朝,清宮內外,大小佛堂不計其數,以供帝王隨時禮佛修法。此時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中正殿念經處以及西藏 僧俗領袖製作或進貢了大量佛像、唐卡、法器,此尊大威德金剛既是典型 一例。
此尊大威德金剛工藝精湛,鑄造精良,體現出典型的十八世紀漢藏風格的同時,又迎合了清代宮廷的審美,其渾圓的蓮瓣以及對主尊氣勢恢弘的表現手法,皆是清代宮廷與西藏宗教藝術相互影響的典型例證。大威德金剛像見於重要博物館珍藏與拍賣市場。美國底特律美術館藏一件稍大(36.8 公分)的十八世紀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像,館藏編號 2018.69,尤其造像底座與本尊類似;亦可參考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藏一尊銅鎏金十七世紀例。
一尊非常近似、尺寸相若的西藏十八世紀大威德金剛例,同為沒有鎏金,拍賣於紐約佳士得,2015年3月18日,拍品編號4023;另一尊尺寸較此尊稍大,定年清乾隆,拍賣於紐約佳士得,2015年3月15-16日,拍品編號3214。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