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清乾隆 (1736-1795) 碧玉行龍紋瓶一對
「乾隆年製」款
清乾隆碧玉行龍紋瓶兩件,一器腹龍首往左,一方向往右,可見其為成對。器形仿高古銅器,但以碩大且精美的玉料琢製而成,器腹刻劃銅器所未見的流暢五爪龍紋, 顯示出乾隆宮廷樣式與風格。在清宮舊藏中可見相同紋飾、器形的青白玉瓶,且在 《活計檔》中,也可對查證同類器形與刻款的玉器,是乾隆宮廷製器中難得之佳品。
原為清宮舊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乾隆青白玉龍紋花觚 (圖一),與是次拍賣碧玉行龍紋瓶器形皆仿自商周青銅觚,兩者紋飾完全一致,且底部同樣陰刻隸書「乾隆年製」四字款。兩件玉器的紋飾以腹部為中心,以浮雕的方式,生動表現五爪龍行於雲霧之中,爪欲取火珠。腹部上方和下方採對稱裝飾,分別飾蕉葉紋、弦紋和卷草紋;口沿和足部亦是以上下對稱裝飾,分別為卷草紋、弦紋、連珠紋,以及如意雲紋。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月,《活計檔》〈如意館〉載:「青白玉蕉葉花觚一件,傳旨:交如意館刻『乾隆年製』。」 1 檔案中所載「青白玉蕉葉花觚」,極可能是指北京故宮所藏青白玉龍紋花觚。是對碧玉行龍紋瓶製作時間應近於北京故宮青白玉龍紋花觚,其色澤沈穩,形制端莊工整,雕刻精緻細膩,展現了盛清時期宮廷玉器的皇家富麗風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故宮藏青白玉龍紋花觚及是件碧玉行龍紋瓶器腹所刻雲龍紋,也可見於瓷器,如臺北故宮藏清乾隆白瓷紅彩描金雲龍紋碗,五爪龍前右肢前伸,做欲取珠狀,左前肢向後, 並有雲紋繚繞其間。
乾隆皇帝在玉花觚製成後,不但下旨在其上刻「乾隆年製」款,從實物來看,更有其他材質作品之器形和紋飾都極為類似,如臺北故宮藏清乾隆銅胎琺瑯行龍番蓮紋瓶 (圖二),以及香港佳士得於 2012 年 11 月所拍青玉龍戲珠紋花觚及鎏金銅花觚。2 乾隆皇帝經常重覆製作,或以其他材質仿製特定的器物樣式,這點在 《活計檔》中亦有記載, 如乾隆九年(1744)四月,「太監胡世傑傳旨:照慈寧宮正 殿內供的五供款式,做掐絲琺瑯五供一分,先畫樣呈覽,准時再做,欽此。」 3 是對碧玉行龍紋瓶在清宮舊藏中,不但有青白玉,更有銅胎琺瑯等類似款式,顯示乾隆皇帝對這類型花觚的認可與喜愛。
乾隆皇帝是清代帝王中最虔心禮佛者,宮廷遍布大小佛堂,同時帶動了各類佛教用器的製作與生產,故是對碧玉行龍紋瓶可能和一對燭臺、一件香爐,組成一組「五供」之禮佛用器,用以安放花、燈、香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嘉慶帝漢裝行樂圖,嘉慶皇帝坐於一雕有龍紋的木椅上,其身旁紅几之上,放置一件帶有御題詩木座的花觚,觚內插一如意,可見是對碧玉行龍紋瓶在清宮,也極可能是書齋中陳設之用。商周時期將青銅觚做為酒器,而至清宮部份青銅觚的用途已改做花器,並發展出漆器、瓷、銅,天然木雕…等材質樣式多變的花觚,而是對碧玉行龍紋瓶是以乾隆皇帝極為重視的玉器所製。乾隆於《詩文集》中提道:「今玉掄材仿古為,…詎必遙同鐘鼎識,端知遠勝夏商貽,包來禹貢曾無見,一以欣而一愧之。」故是對碧玉行龍紋瓶以前人無法取得的玉料,來仿製三代青銅器,且在紋飾、用途,甚至是意義上都呈現出獨特的乾隆風格,一方面象徵著聖王統治年代的重現,更代表著乾隆朝嶄新的盛世來臨。
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冊 44(中國第一歷 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2005),頁 44。
2 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8日,拍品編號2255,清乾隆戲珠紋花觚及鎏金銅花觚一套。
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冊 12,頁 343。
「乾隆年製」款
清乾隆碧玉行龍紋瓶兩件,一器腹龍首往左,一方向往右,可見其為成對。器形仿高古銅器,但以碩大且精美的玉料琢製而成,器腹刻劃銅器所未見的流暢五爪龍紋, 顯示出乾隆宮廷樣式與風格。在清宮舊藏中可見相同紋飾、器形的青白玉瓶,且在 《活計檔》中,也可對查證同類器形與刻款的玉器,是乾隆宮廷製器中難得之佳品。
原為清宮舊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乾隆青白玉龍紋花觚 (圖一),與是次拍賣碧玉行龍紋瓶器形皆仿自商周青銅觚,兩者紋飾完全一致,且底部同樣陰刻隸書「乾隆年製」四字款。兩件玉器的紋飾以腹部為中心,以浮雕的方式,生動表現五爪龍行於雲霧之中,爪欲取火珠。腹部上方和下方採對稱裝飾,分別飾蕉葉紋、弦紋和卷草紋;口沿和足部亦是以上下對稱裝飾,分別為卷草紋、弦紋、連珠紋,以及如意雲紋。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月,《活計檔》〈如意館〉載:「青白玉蕉葉花觚一件,傳旨:交如意館刻『乾隆年製』。」 1 檔案中所載「青白玉蕉葉花觚」,極可能是指北京故宮所藏青白玉龍紋花觚。是對碧玉行龍紋瓶製作時間應近於北京故宮青白玉龍紋花觚,其色澤沈穩,形制端莊工整,雕刻精緻細膩,展現了盛清時期宮廷玉器的皇家富麗風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故宮藏青白玉龍紋花觚及是件碧玉行龍紋瓶器腹所刻雲龍紋,也可見於瓷器,如臺北故宮藏清乾隆白瓷紅彩描金雲龍紋碗,五爪龍前右肢前伸,做欲取珠狀,左前肢向後, 並有雲紋繚繞其間。
乾隆皇帝在玉花觚製成後,不但下旨在其上刻「乾隆年製」款,從實物來看,更有其他材質作品之器形和紋飾都極為類似,如臺北故宮藏清乾隆銅胎琺瑯行龍番蓮紋瓶 (圖二),以及香港佳士得於 2012 年 11 月所拍青玉龍戲珠紋花觚及鎏金銅花觚。2 乾隆皇帝經常重覆製作,或以其他材質仿製特定的器物樣式,這點在 《活計檔》中亦有記載, 如乾隆九年(1744)四月,「太監胡世傑傳旨:照慈寧宮正 殿內供的五供款式,做掐絲琺瑯五供一分,先畫樣呈覽,准時再做,欽此。」 3 是對碧玉行龍紋瓶在清宮舊藏中,不但有青白玉,更有銅胎琺瑯等類似款式,顯示乾隆皇帝對這類型花觚的認可與喜愛。
乾隆皇帝是清代帝王中最虔心禮佛者,宮廷遍布大小佛堂,同時帶動了各類佛教用器的製作與生產,故是對碧玉行龍紋瓶可能和一對燭臺、一件香爐,組成一組「五供」之禮佛用器,用以安放花、燈、香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嘉慶帝漢裝行樂圖,嘉慶皇帝坐於一雕有龍紋的木椅上,其身旁紅几之上,放置一件帶有御題詩木座的花觚,觚內插一如意,可見是對碧玉行龍紋瓶在清宮,也極可能是書齋中陳設之用。商周時期將青銅觚做為酒器,而至清宮部份青銅觚的用途已改做花器,並發展出漆器、瓷、銅,天然木雕…等材質樣式多變的花觚,而是對碧玉行龍紋瓶是以乾隆皇帝極為重視的玉器所製。乾隆於《詩文集》中提道:「今玉掄材仿古為,…詎必遙同鐘鼎識,端知遠勝夏商貽,包來禹貢曾無見,一以欣而一愧之。」故是對碧玉行龍紋瓶以前人無法取得的玉料,來仿製三代青銅器,且在紋飾、用途,甚至是意義上都呈現出獨特的乾隆風格,一方面象徵著聖王統治年代的重現,更代表著乾隆朝嶄新的盛世來臨。
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冊 44(中國第一歷 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2005),頁 44。
2 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8日,拍品編號2255,清乾隆戲珠紋花觚及鎏金銅花觚一套。
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冊 12,頁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