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XCEEDINGLY RARE AND EXCEPTIONAL JADE CARVING OF A MYTHICAL BEAST, BIXIE
AN EXCEEDINGLY RARE AND EXCEPTIONAL JADE CARVING OF A MYTHICAL BEAST, BIXIE
AN EXCEEDINGLY RARE AND EXCEPTIONAL JADE CARVING OF A MYTHICAL BEAST, BIXIE
4 更多
AN EXCEEDINGLY RARE AND EXCEPTIONAL JADE CARVING OF A MYTHICAL BEAST, BIXIE
7 更多
玉辟邪有翼神獸(獅、虎、鹿、羊、鷹…等),在中國古代文物的藝術主題中流行時間很長,表現形式也很多(紋飾、片雕、 圓雕),其中尤以圓雕<辟邪>最引人囑目。<辟邪>一詞,見西漢元帝時黃門令史游所作的《急就篇》 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射鬾、辟邪皆神獸名也,…辟邪, 言能辟禦妖邪也,謂以寶玉之類二獸之狀以佩帶之,用除去凶災而保衞其身也。」古人認為獅虎凶猛,可除凶祟,所以用這種神獸來看守闕門和神道。在四川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有一對老虎,一件標記「辟卯(邪)」(「卯」應是筆誤), 一件標記「除凶」,既可用於成對的獅子,也可用於成對的老虎,古代對於辟邪一詞的使用,或獅或虎並不嚴格。 <辟邪>的主題類型和裝飾風格與西亞和歐亞草原流行的格里芬藝術(griffin,鷹首獅、帶翼獅…等,起源於公元前三千的兩河流域)在各方面都很相似,二者是互動共存關係。<辟邪>在中國藝術中的地位很微妙,它雖是以外來的獅子形象作為依托,但卻在精神內涵中融入中國猛虎的形象,而且還經常與其他表現異國情調的動物一起構成具有 「紀念」性質的中國古代藝術形式,特別是最為輝煌漢代, 宮觀、祠畤、陵墓等建築往往都有大型的銅雕和石刻作裝飾,如翁仲、麒麟、天祿、辟邪、大象、駱駝、駿馬等, <辟邪>即在這類主題佔有重要地位。 在材質方面,玉製的辟邪圓雕極為稀有而珍貴,如1966 年在陝西省咸陽市西漢渭陵遺址出土了兩件<玉辟邪>,一件作昂首挺胸式,頭上有雙角,貼頭頂向後彎(圖一);一件作低首匍匐狀,頭上也有雙角,雙角並合,角端向左右分開 (圖二)。又如台北故宮藏有一件東漢<玉辟邪>,口吻較長, 近似龍或馬臉,不同於常見的短口吻、似虎臉之辟邪,造形及羽翅特徵和中亞、西亞的「格里芬藝術」神獸形式相類(圖三)。 綜觀為數極少的出土與傳世圓雕<玉辟邪>,以陝西省咸陽市西漢渭陵遺址出土的兩件<玉辟邪>年代最早,說明以玉製作辟邪形圓雕,最晚在西漢中期已開始。兩漢時期玉辟邪的形式幾乎沒有一件是相同的,但皆是集頭有雙角或獨角、 獅或虎首及身、羊鬚、鳥翅於一體,充分表現兇猛超凡、神奇威武之勢。製作工藝則在圓雕上施以線刻、淺浮雕、高浮 雕、管鑽鏤空等技法,陀工俐落剛勁,肌理圓潤飽滿,體勢磅礡威猛。 <玉辟邪>獸首似獅類虎,「虎」的精神內涵似乎更為有趣,三國時諸葛孔明在其兵書中即造就出大家耳孰能詳的成語「如虎添翼」,以揭櫫善用兵者的將帥之能。此成語典出清朝乾嘉年間著名文獻學家家張澍(1781~1847)所輯 《諸葛忠武侯文集.卷四》<將苑.兵權>:「夫兵權者, 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要勢, 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 之。…」諸葛亮「如虎添翼」的用兵之道,活脫脫就是漢代 <玉辟邪>帶翼之虎的形象寫照。
西漢晚期 玉辟邪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C. 1ST CENTURY BC

細節
西漢晚期 玉辟邪
2 7/8 in. (7.2 cm.) long, box
來源
金華堂舊藏,1998年購於香港
出版
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台北,1999年,圖版151號
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群玉別藏續集》,台北,1999年,圖錄圖版151號

榮譽呈獻

Liang-Lin Chen (陳良玲)
Liang-Lin Chen (陳良玲) VP, Senior Specialist Head of Sale

拍品專文

青白玉質,局部灰黑色,沾有少量硃砂。圓雕一辟邪。辟邪,是想像中可辟除邪惡,保謢生靈或亡者的神獸。雕作帶翼的貓科動物,造形或源自西亞。由考古資料可知,西漢晚期始見玉辟邪的雕琢,著錄於《中國美術全集—9—玉器》,北京,1986年,圖版171、174號。或與西漢中期時,武帝致力於開拓西域有關。此件玉辟邪,張口露齒,四肢半蹲,雙角微豎,雙翼飛張,似擬攻擊敵方。極為生動而有力。腳掌下的肉墊,與腹下的雌性性徵,也作了適當的處理。(節錄自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

更多來自 雲中玉筵 重要亞洲私人古玉收藏:秦漢篇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