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阿利克斯·埃梅《田園》,大約1938-1940年,
或者說是禁忌愛情的預感
對於阿利克斯·埃梅對越南繪畫做出重要貢獻,評價永遠不夠,這件由她的標誌性漆畫,華麗地聚集了10位女性圍繞一個中央池塘,處於一個更像是幻想脫離現實的景觀之中。
年輕的女性、中央的池塘、幻想的植物
在這十位女性中,六位穿著衣物,四位赤裸或部分赤裸。其中一位坐在長凳上,演奏著一把風格化的小提琴,另一人凝視著她,幾乎陶醉、近乎恍惚。另一位肩上扛著一個罐子,裝著的內容我們不得而知。另外兩位,感性地享受著池塘的水,其中一位嬉戲著,披著衣物,而另一位赤裸放鬆地坐著,恍若擺了個姿勢。在下方中央的那位,穿著衣物獨自一人,似乎陷入了沉思。最後,在右下方,兩位彷彿在面對面交談。
整體而言是一次聚會而非會議,更像是一次和諧的集合而非事先安排的集會。
作品所散發的不協調感不僅體現在如前所述不同的姿勢上,還體現在頭髮上——七位是黑髮,三位是金髮,有的長髮,有的飾有髮髻,有時像男孩一樣短髮——以及臉龐上——有些是亞洲人,有些是西方人——但都沒有明顯的民族特徵,她們寬鬆的服裝,以各種不同的顏色和圖案呈現遠離傳統的奧黛。
在畫面的中央有一個平靜、明亮的池塘,基本金色繪成,線條清晰,並被白色點綴著。在左下方和右上方的紅色色漆色塊將其圍繞。女性三件淺色衣物形成的三角形,進一步將畫面聚焦在中心位置。
清晰且吸引人的池塘被九位女性占據或環繞著。只有一位,扛著罐子的人,從右側接近。
自然與人的相互結合,構成了這個女性在「樂園」的形象,色調的細緻和柔和表現了這個地方的夢幻氛圍。
一種接近夢幻的草木場景,並非非常自然,而圍繞著整個畫面,進一步加強了融合感,卻缺失了的天空...
技術和原則
《田園》展示了藝術家在利用漆的各個方面上的極致才華。她早在1923年在河內開始使用這種媒介(雖然這個日期可能會有前後幾年的爭議)。(「我也在和一位日本人一起學習漆藝,目的是培養一些學生。」她寫信給Maurice Denis)。這顯示了她如何掌握了丹砂的三種紅色、黃(硫酸鎘)、白(硫酸鋇)和金色之間幾種顏色的和諧。可能還包括銀、鉛和鋅。應該補充說明的是,作品巧妙地使用了亮光和霧面,金色不再像她早期的一些作品中那樣厚厚的塗抹,比如在Jean-Marc Lefèvre收藏中的那件作品(2020年12月3日 香港 佳士得編號214)。
基本上,就像她幾乎所有的作品一樣,阿利克斯·埃梅向她的主要老師Maurice Denis(1870-1943)致敬,他是那比派的偉大畫家和理論家,她大約在1917年左右認識了他。忠於他在1890年為〈藝術與批評〉寫的一篇文章中所說:
「記住,在成為戰馬、赤裸女人或其他的故事之前,一幅畫的本質,是一個顏色按特定次序覆蓋的平面。」
他在1932年補充道:
「我們想要強調藝術的主觀、暗示的一面。我們感覺到花飾和色塊的互動足以表達一幅畫。」
這些原則貫穿了我們的漆畫。
日期和重要性
要確定阿利克斯·埃梅的作品的確切日期,通常是很困難的,考慮到藝術家多樣化的創作。
然而,我們知道她在1938年離開法國,並在1940年3月返回越南。在我們這個特定的時空底下,似乎不是能一個創作如此大尺寸(150 x 229 厘米)的作品所需的時間(考慮到漆畫的生產速度較慢)。但是,使用預備素描,通常早在漆畫的執行之前就已經精心制定,這意味著前往法國不會影響38-40年的時間範圍。
藝術家的另外兩件作品,更加充滿「民族化」的越南,於1949年發表在《L'Illustration》一期的印度支那專題中,作品是阿利克斯·埃梅本人寫的一篇文章《漆的技巧》的一部分。作品名稱分別是《金色背景的裝飾板》和《大型裝飾板:田園牧歌》。這裡的標題再次反映了繼承那比派的一種推廣「裝飾」藝術的渴望。
但我們的漆畫不僅僅是一個「裝飾板」。它同時,也許更重要的是,是對藝術家一個無法實現的現實的頌歌。
如果服裝的顏色也是周圍自然的顏色,黃土色是樹木和灌木叢的顏色,紅色是地面的顏色,白色是池塘的倒影,黑色(也是頭髮的顏色)是樹幹和背景的顏色,那麼他們試圖展示的生命與自然之間的融合,是否也涉及到生命體之間的融合呢?
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指越南人和法國人。
阿利克斯·埃梅給了我們她的答案,抽象的但仍可識別。
如果我們一個一個地分析這三個板面,我們可以看到左邊的那個象徵著古典的法國,右邊的那個象徵著世俗的越南。
左邊,幾乎像文藝復興時期。
右邊,毅力與面對面相遇的輪廓,金髮女主角象徵著法國的存在。
在中間,藝術家所預見的爆炸性對決。
裸體的性感、水的豐潤、神秘的地點、短髮少女等,都被這名年輕的金髮女子所和緩,她具有亞洲特徵,在下方半閉著眼睛,仿佛沉浸在冥思之中。
就像兩個無法融合的世界,藝術家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
就像一份藝術家精準確的在中央木板底部簽署的宣言。
阿利克斯·埃梅對亞洲培養了一種幾乎原始的激情。
她從1920年發現了上海,早在1921年就訪問過河內,最早1921年就到了的雲南府,1927年的順化,以及最早1929年到達的永珍、琅勃拉邦和柬埔寨。在日本、滿洲和北京(1936年)也是如此。在所有的地方,特別是在河內(她在那裡停留時間最長),她一直在尋找亞洲的靈魂,它的卓越與迷人力量。
我們的漆器展示了這種激情的驚人高潮,藝術家相信這種激情將很快被消耗。
在她的漆畫中,她回憶起1893年Maurice Denis的畫作《繆斯》:一個大尺寸的作品,描繪出傳統上與藝術或靈魂領域有關聯的繆斯,但這裡卻沒有任何可能讓人識別的特徵,一片近乎神聖的樹木與優雅的服裝,都普遍被風格化,與我們的漆畫有很多共同之處,但最重要的是,就像這裡出現了「第十位」繆斯(傳統上只有九位繆斯……)。Maurice Denis在其中看到了靈魂通過愛與藝術的雙重恩典而升華。
這裡的「第十位」是誰?
說到底這是阿利克斯·埃梅。
但這是一種不可能的融合,聽起來像是告別。
歷史將確認藝術家的預感。
讓•弗朗索瓦•于貝爾
越南藝術高級專家
或者說是禁忌愛情的預感
對於阿利克斯·埃梅對越南繪畫做出重要貢獻,評價永遠不夠,這件由她的標誌性漆畫,華麗地聚集了10位女性圍繞一個中央池塘,處於一個更像是幻想脫離現實的景觀之中。
年輕的女性、中央的池塘、幻想的植物
在這十位女性中,六位穿著衣物,四位赤裸或部分赤裸。其中一位坐在長凳上,演奏著一把風格化的小提琴,另一人凝視著她,幾乎陶醉、近乎恍惚。另一位肩上扛著一個罐子,裝著的內容我們不得而知。另外兩位,感性地享受著池塘的水,其中一位嬉戲著,披著衣物,而另一位赤裸放鬆地坐著,恍若擺了個姿勢。在下方中央的那位,穿著衣物獨自一人,似乎陷入了沉思。最後,在右下方,兩位彷彿在面對面交談。
整體而言是一次聚會而非會議,更像是一次和諧的集合而非事先安排的集會。
作品所散發的不協調感不僅體現在如前所述不同的姿勢上,還體現在頭髮上——七位是黑髮,三位是金髮,有的長髮,有的飾有髮髻,有時像男孩一樣短髮——以及臉龐上——有些是亞洲人,有些是西方人——但都沒有明顯的民族特徵,她們寬鬆的服裝,以各種不同的顏色和圖案呈現遠離傳統的奧黛。
在畫面的中央有一個平靜、明亮的池塘,基本金色繪成,線條清晰,並被白色點綴著。在左下方和右上方的紅色色漆色塊將其圍繞。女性三件淺色衣物形成的三角形,進一步將畫面聚焦在中心位置。
清晰且吸引人的池塘被九位女性占據或環繞著。只有一位,扛著罐子的人,從右側接近。
自然與人的相互結合,構成了這個女性在「樂園」的形象,色調的細緻和柔和表現了這個地方的夢幻氛圍。
一種接近夢幻的草木場景,並非非常自然,而圍繞著整個畫面,進一步加強了融合感,卻缺失了的天空...
技術和原則
《田園》展示了藝術家在利用漆的各個方面上的極致才華。她早在1923年在河內開始使用這種媒介(雖然這個日期可能會有前後幾年的爭議)。(「我也在和一位日本人一起學習漆藝,目的是培養一些學生。」她寫信給Maurice Denis)。這顯示了她如何掌握了丹砂的三種紅色、黃(硫酸鎘)、白(硫酸鋇)和金色之間幾種顏色的和諧。可能還包括銀、鉛和鋅。應該補充說明的是,作品巧妙地使用了亮光和霧面,金色不再像她早期的一些作品中那樣厚厚的塗抹,比如在Jean-Marc Lefèvre收藏中的那件作品(2020年12月3日 香港 佳士得編號214)。
基本上,就像她幾乎所有的作品一樣,阿利克斯·埃梅向她的主要老師Maurice Denis(1870-1943)致敬,他是那比派的偉大畫家和理論家,她大約在1917年左右認識了他。忠於他在1890年為〈藝術與批評〉寫的一篇文章中所說:
「記住,在成為戰馬、赤裸女人或其他的故事之前,一幅畫的本質,是一個顏色按特定次序覆蓋的平面。」
他在1932年補充道:
「我們想要強調藝術的主觀、暗示的一面。我們感覺到花飾和色塊的互動足以表達一幅畫。」
這些原則貫穿了我們的漆畫。
日期和重要性
要確定阿利克斯·埃梅的作品的確切日期,通常是很困難的,考慮到藝術家多樣化的創作。
然而,我們知道她在1938年離開法國,並在1940年3月返回越南。在我們這個特定的時空底下,似乎不是能一個創作如此大尺寸(150 x 229 厘米)的作品所需的時間(考慮到漆畫的生產速度較慢)。但是,使用預備素描,通常早在漆畫的執行之前就已經精心制定,這意味著前往法國不會影響38-40年的時間範圍。
藝術家的另外兩件作品,更加充滿「民族化」的越南,於1949年發表在《L'Illustration》一期的印度支那專題中,作品是阿利克斯·埃梅本人寫的一篇文章《漆的技巧》的一部分。作品名稱分別是《金色背景的裝飾板》和《大型裝飾板:田園牧歌》。這裡的標題再次反映了繼承那比派的一種推廣「裝飾」藝術的渴望。
但我們的漆畫不僅僅是一個「裝飾板」。它同時,也許更重要的是,是對藝術家一個無法實現的現實的頌歌。
如果服裝的顏色也是周圍自然的顏色,黃土色是樹木和灌木叢的顏色,紅色是地面的顏色,白色是池塘的倒影,黑色(也是頭髮的顏色)是樹幹和背景的顏色,那麼他們試圖展示的生命與自然之間的融合,是否也涉及到生命體之間的融合呢?
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指越南人和法國人。
阿利克斯·埃梅給了我們她的答案,抽象的但仍可識別。
如果我們一個一個地分析這三個板面,我們可以看到左邊的那個象徵著古典的法國,右邊的那個象徵著世俗的越南。
左邊,幾乎像文藝復興時期。
右邊,毅力與面對面相遇的輪廓,金髮女主角象徵著法國的存在。
在中間,藝術家所預見的爆炸性對決。
裸體的性感、水的豐潤、神秘的地點、短髮少女等,都被這名年輕的金髮女子所和緩,她具有亞洲特徵,在下方半閉著眼睛,仿佛沉浸在冥思之中。
就像兩個無法融合的世界,藝術家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
就像一份藝術家精準確的在中央木板底部簽署的宣言。
阿利克斯·埃梅對亞洲培養了一種幾乎原始的激情。
她從1920年發現了上海,早在1921年就訪問過河內,最早1921年就到了的雲南府,1927年的順化,以及最早1929年到達的永珍、琅勃拉邦和柬埔寨。在日本、滿洲和北京(1936年)也是如此。在所有的地方,特別是在河內(她在那裡停留時間最長),她一直在尋找亞洲的靈魂,它的卓越與迷人力量。
我們的漆器展示了這種激情的驚人高潮,藝術家相信這種激情將很快被消耗。
在她的漆畫中,她回憶起1893年Maurice Denis的畫作《繆斯》:一個大尺寸的作品,描繪出傳統上與藝術或靈魂領域有關聯的繆斯,但這裡卻沒有任何可能讓人識別的特徵,一片近乎神聖的樹木與優雅的服裝,都普遍被風格化,與我們的漆畫有很多共同之處,但最重要的是,就像這裡出現了「第十位」繆斯(傳統上只有九位繆斯……)。Maurice Denis在其中看到了靈魂通過愛與藝術的雙重恩典而升華。
這裡的「第十位」是誰?
說到底這是阿利克斯·埃梅。
但這是一種不可能的融合,聽起來像是告別。
歷史將確認藝術家的預感。
讓•弗朗索瓦•于貝爾
越南藝術高級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