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PERIAL INSCRIBED SPINACH-GREEN JADE ‘SEVEN BUDDHA’ ALM’S BOWL
AN IMPERIAL INSCRIBED SPINACH-GREEN JADE ‘SEVEN BUDDHA’ ALM’S BOWL
AN IMPERIAL INSCRIBED SPINACH-GREEN JADE ‘SEVEN BUDDHA’ ALM’S BOWL
3 更多
AN IMPERIAL INSCRIBED SPINACH-GREEN JADE ‘SEVEN BUDDHA’ ALM’S BOWL
6 更多
清乾隆丙午年(1786) 碧玉御題七佛缽 「乾隆丙午秋御筆 」刻款

QIANLONG INCISED BINGWU YUBI MARK, CORRESPONDING TO 1786 AND OF THE PERIOD

細節
清乾隆丙午年(1786) 碧玉御題七佛缽 「乾隆丙午秋御筆 」刻款
10 ¼ in. (26 cm.) diam.
來源
Dr. Otto Burchard & Co. GmbH,柏林,1930年5月26日
歐洲私人舊藏(傳)
出版
《東方藝術》,圖版 48號 (圖一)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底部渾圓,外觀厚重。佛像均結跏趺坐,雙手叠置於膝上,法相莊嚴。佛像為高浮雕,背光為潛浮雕,呈現了紋飾的立體感。缽體上的七尊佛像是指釋迦牟尼佛以及在他之前悟得佛法的六位佛。在七尊佛像的旁邊,刻有他們的佛號和佛家預言的偈語。玉缽的內壁以隸書陰刻乾隆皇帝御題詩「題和闐玉七佛缽 」(圖二),以及乾隆皇帝的兩方寶璽:「古稀天子 」及「猶日孜孜」。

蘇州開元寺中藏有一件帝青石的佛缽,傳曾為佛祖所用,後傳入中土,晚唐詩人皮日休曾作開元寺佛缽詩一首贊之。乾隆皇帝因為此詩特別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第二次南巡時至開元寺尋訪此佛缽。雖然發覺其非玉製,但仍喜愛其形制古樸,特命工匠以迦楠木製作七佛缽,在宮中供奉。該件七佛缽雖已遺失,但倫敦佳士得曾拍賣一件乾隆御題迦楠木七佛缽,應是依照該例所製(圖三)。

然而,迦楠木材料畢竟易壞,隨著乾隆平定新疆,和闐玉料大量入貢朝廷,乾隆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再次命工匠精選新疆和闐玉,以更堅硬、耐久的材質雕刻了七佛缽,同時又作了一首詩,讓工匠刻在玉佛缽的內壁上,道出了再次重做佛缽的原因。此缽應即為當時所製佛缽之一。

近似的乾隆御題玉佛缽有另外兩件,一件為青玉製,現藏北京頤和園,載於《頤和園藏文物大系 · 玉器卷(I)》,北京,2018年,頁186-190(圖四);另一為碧玉製,為佛羅里達Norton美術館藏品,。該二例之形制、詩文均與此件近乎相同,應為同時期所製作。另有一類無御題詩的玉七佛缽,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較小白玉一例,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香港, 1995年,頁146,圖版118號;及紐約佳士得2019年9月13日拍賣墨玉一件,拍品844號。

乾隆皇帝一向喜愛以不同的材質製作相同的器物,除了迦楠木、和闐玉以外,七佛缽還有其他材質,但形制不同,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紅木御題佛缽,見《故宮雕刻珍萃》,北京,1999年,82號,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兩件剔紅七佛缽,一件刻有相同御題詩,見《皇權與佛法—藏傳佛教法器特展圖錄》,台北,1999年,85號,一件無御題詩,見《故宮博物院藏雕漆》,北京,1985年354號。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