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 GHENIE (B. 1977)
ADRIAN GHENIE (B. 1977)
ADRIAN GHENIE (B. 1977)
2 更多
艾德里安.格尼 (1977年生)

無題(致敬亨利·盧梭)

細節
艾德里安.格尼
艾德里安.格尼 (1977年生)
無題(致敬亨利·盧梭)
油彩 畫布
270 x 300 cm. (106 1⁄4 x 118 1⁄8 in.)
2020年作
款識:Ghenie 2020 (畫背)
來源
安特衛普 Tim Van Laere 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出版
2020年 《艾德里安.格尼》展覽圖錄 安特衛普 Tim Van Laere畫廊 (圖版,無頁數;提及,無頁數)
展覽
2020年10月15日 - 2021年1月15日 「艾德里安.格尼」 安特衛普 Tim Van Laere畫廊

榮譽呈獻

Ada Tsui (徐文君)
Ada Tsui (徐文君) Head of Department, 20/21 Asia

拍品專文

令我著迷的從來不是繪畫主題本身,而是我筆下之物的獨特韻味,以及它們隨著時間轉變而逐漸衍生的隱秘敘事。—— 艾德里安.格尼

這幅橫跨三米的磅礡巨作《無題(致敬亨利·盧梭)》(2020年作),見證艾德里安.格尼的繪畫語彙熾烈昇華。畫面核心是人獸對峙的驚心場景——人物原型取自亨利.盧梭標誌性叢林畫作《遭美洲豹襲擊的黑人 》(1910年作,巴塞爾藝術博物館)。格尼將此戲劇衝突移至混凝土高牆與鐵灰翻湧的天幕之間:氤氳色斑與畫刀刮抹的深赭線條割裂空間,男子黝黑的剪影前傾,靛藍筆觸如烈焰纏身;猛獸則以赭石、橙紅與青綠漩渦交織呈現,透過遮罩技法塑出利落動態輪廓。主題源自盧梭,作品的肌理則疊砌融合了法蘭西斯.培根的獸性張力、威廉.德.庫寧的暴烈筆勢,乃至格哈德.里希特的顏料流淌。肢體糾纏的巴洛克式戲劇感,更遙應古典神話中赫拉克勒斯與參孫搏獅的雄渾傳統。

格尼憑藉對歐洲歷史另一面與關鍵人物的多層次劇場感繪畫特性,於2010年代崛起國際藝壇。其早期創作混融二戰影像與羅馬尼亞共產統治記憶,並重塑查爾斯.達爾文、文森特·梵高等肖像。近年他轉向當代生活與未來想像,藝術史參照譜系亦擴及安德烈亞.曼特尼亞、泰奧多爾.傑利柯,以及本作致敬的盧梭。除拼貼研究外,格尼更透過大幅炭筆素描發展構思,此畫中飛揚的優雅線條便承襲此脈絡。

成就優秀寫實作品的唯一途徑:以抽象作為基石。—— 艾德里安.格尼

盧梭始終令格尼神往。這位於1910年辭世的藝術家自學成才,以夢幻異質的叢林繪畫聞名,生前受巴布羅.畢加索、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羅伯特.德勞內等先鋒推崇,超現實主義者更迷醉其夢境拼貼。上述藝術家作品中平面疊加的精密構圖預示出現代主義特質,格尼更譽盧梭為「首位抽象畫家」。對他而言,具象與抽象繪畫皆直面相同本質:「每幅畫作深處都存在抽象的終極挑戰」(艾德里安.格尼,引自格尼訪談,《Zoo Magazine》,第57期,2017年)。本作融合抽象表現主義的即興筆觸、網格化背景與迸發的軀體形態,正是格尼熔鑄多元形式語言的典範。

格尼首度探索盧梭主題見於2018年巴黎Thaddaeus Ropac畫廊個展《巴黎叢林》,展名呼應2005-2006年倫敦泰特美術館、巴黎大皇宮與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聯合主辦的盧梭回顧展。此標題凸顯叢林野性生命力與都市語境的尖銳對照——如本作中美洲豹、混凝土牆與汙濁天空,皆暗喻當代生態危機中人為荼毒自然的現狀。「我擇取藝術史的碎片進行對話,」格尼闡釋,「再將其扭轉至更當代的語境」(J. Judin編,《艾德里安.格尼繪畫2014-2019》,柏林,2020年,第151頁)。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