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件緙絲掛屏,為十八世紀清代宮廷織繡藝術之巔峰,屬極罕見之御題緙絲珍品。緙絲技法精妙絕倫,能以絲線細織如畫,形神兼備,堪比水墨丹青,尤為乾隆朝宮廷畫風之最佳再現。此屏尤為珍罕,在於其為目前所知唯一描繪第二次清廓戰爭(即第二次清尼戰爭)之緙絲作品。
此掛屏所繪,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廓爾喀(今尼泊爾)遣使向清廷進貢象馬之場景,象徵戰事告捷,和平締結。此役為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一,緣起於廓軍入侵西藏,清廷遂出兵征討,終以清軍勝利、廓方簽約稱臣而告終,重申大清對西藏之宗主地位。
美國蓋蒂研究院(Getty Research Institute)藏有一組《平定廓爾喀戰圖》,為乾隆帝於戰後命繪,製作於乾隆五十八年至六十四年間(1793–1799年),旨在紀錄此役勝績。該組戰圖深受歐洲戰爭版畫影響,或由耶穌會士傳入,或為歐洲宮廷所進貢。初期由宮廷耶穌會畫師繪製草圖,後交由法國宮廷雕刻師查爾斯-尼古拉·柯升之子(Charles-Nicolas Cochin fils)雕版印製。乾隆帝對其成品頗為滿意,遂命中國畫師續繪新圖。蓋蒂所藏者,即屬此後期製作,大約在第一套系列問世近三十年後才創作,與本緙絲掛屏年代相近,風格亦相呼應,尤重山川地勢之描繪,體現中國傳統戰圖之審美。
尤為引人注目者,為畫面右上角所繪一座教堂建築,於清代軍事題材織繡中極為罕見,或為乾隆朝宮廷受耶穌會士影響之象徵。
雖目前未見其他公開紀錄之緙絲作品描繪此特定場景,然同時期之類似作品尚有存世。其一為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國家航海博物館所藏乾隆年代緙絲掛屏,題詩並繪馬戛爾尼使團進貢天文儀器至頤和園之景(館藏編號TXT0107)。另有一幅描繪農耕場景之緙絲,曾於1992年9月29–30日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中釋出,拍品961號。又一幅緙絲《耕織圖》掛屏,則於2022年11月1日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中成交,拍品30號。
本件緙絲所題御製詩,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所作,載於《欽定四庫全書》之《御製詩五集》,卷八十四。另據《活計檔》記載,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1794年),江西巡撫進呈御前一對緙絲掛屏,織有廓使進貢象馬之圖,並各題御製詩一首。據此推測,此緙絲極有可能即為當年所進之御用品之一。
緙絲釋文如下 :
御製廓爾喀所貢象馬至京詩以誌事
異域歸降順事機,来朝奉表賚先歸
馬蹄象齒胥生致,鹿角狼胡笑彼微
軍務細咨憐衆苦,武功全蕆賴天禨
持盈業業惟増惕,敢曰遐荒接踵依
此掛屏所繪,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廓爾喀(今尼泊爾)遣使向清廷進貢象馬之場景,象徵戰事告捷,和平締結。此役為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一,緣起於廓軍入侵西藏,清廷遂出兵征討,終以清軍勝利、廓方簽約稱臣而告終,重申大清對西藏之宗主地位。
美國蓋蒂研究院(Getty Research Institute)藏有一組《平定廓爾喀戰圖》,為乾隆帝於戰後命繪,製作於乾隆五十八年至六十四年間(1793–1799年),旨在紀錄此役勝績。該組戰圖深受歐洲戰爭版畫影響,或由耶穌會士傳入,或為歐洲宮廷所進貢。初期由宮廷耶穌會畫師繪製草圖,後交由法國宮廷雕刻師查爾斯-尼古拉·柯升之子(Charles-Nicolas Cochin fils)雕版印製。乾隆帝對其成品頗為滿意,遂命中國畫師續繪新圖。蓋蒂所藏者,即屬此後期製作,大約在第一套系列問世近三十年後才創作,與本緙絲掛屏年代相近,風格亦相呼應,尤重山川地勢之描繪,體現中國傳統戰圖之審美。
尤為引人注目者,為畫面右上角所繪一座教堂建築,於清代軍事題材織繡中極為罕見,或為乾隆朝宮廷受耶穌會士影響之象徵。
雖目前未見其他公開紀錄之緙絲作品描繪此特定場景,然同時期之類似作品尚有存世。其一為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國家航海博物館所藏乾隆年代緙絲掛屏,題詩並繪馬戛爾尼使團進貢天文儀器至頤和園之景(館藏編號TXT0107)。另有一幅描繪農耕場景之緙絲,曾於1992年9月29–30日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中釋出,拍品961號。又一幅緙絲《耕織圖》掛屏,則於2022年11月1日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中成交,拍品30號。
本件緙絲所題御製詩,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所作,載於《欽定四庫全書》之《御製詩五集》,卷八十四。另據《活計檔》記載,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1794年),江西巡撫進呈御前一對緙絲掛屏,織有廓使進貢象馬之圖,並各題御製詩一首。據此推測,此緙絲極有可能即為當年所進之御用品之一。
緙絲釋文如下 :
御製廓爾喀所貢象馬至京詩以誌事
異域歸降順事機,来朝奉表賚先歸
馬蹄象齒胥生致,鹿角狼胡笑彼微
軍務細咨憐衆苦,武功全蕆賴天禨
持盈業業惟増惕,敢曰遐荒接踵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