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 TRUNG THU (1906-1980)
MAI TRUNG THU (1906-1980)
MAI TRUNG THU (1906-1980)
2 更多
梅忠恕(1906-1980)

持紅色項鏈的女子

細節
梅忠恕
梅忠恕(1906-1980)
持紅色項鏈的女子
水墨 水粉 絹布
44.5 x 36.5 cm. (17 1⁄2 x 14 3⁄8 in.)
1945年作
款識:MAI THU 四十五(左下)
藝術家鈐印一枚
來源
歐洲 私人收藏
現藏者繼承自上述來源

榮譽呈獻

Ziwei Yi
Ziwei Yi Specialist, Head of 20th Century Day Sale

拍品專文

梅忠恕,《持紅色項鍊的女子》,1945年——無解之問

這件傑作繪製於1945年巴黎南郊的萬夫(Vanves),彼時的梅忠恕年僅三十九歲。藝術家生於越南北部海防近郊——兩個地方,兩種文化,卻因天賦而交織相連。

此時的梅忠恕,已在法國站穩腳跟。自1937年抵法以來,他舉辦過多次展覽,其作品廣受私人藏家與法國官方的讚譽與收藏。

畫中,他描繪一位年輕女子的四分之三側身像,髮式與衣飾皆為北圻傳統。她凝神注視着一串紅色珠鍊。淡雅的妝容柔化了她的面部線條,然而眼神中卻隱約流露出一絲緊張,這一情緒更因雙手緊握項鍊而得以加強。

她凝視着這串珠鍊,而其色彩與材質已自帶多重意涵。

物件的選擇本身意味深長。在越南傳統中,紅色象徵溫暖與喜悅;「牽紅線」意指婚配良緣。順化皇城曾為朱紅城牆(陽)與金黃屋頂(陰)制式,而梅忠恕亦曾在那生活。至於珍珠,則為佛教供奉的「八寶」 之一,長久以來與女性之美密不可分。

因此,這條紅色項鍊成為畫作中多重符號交錯的核心——象征與意義之間相互映照,展現出細膩而深遠的互動。

藝術家以白、灰、米等克制的背景色襯托人物,去除干擾,使觀者專注於人物與物件之間的對話——這亦正是此作的主題所在。

畫面中,年輕女子面龐與雙手的暖色光,與她濃黑的髮絲與珠鍊形成強烈對比。這種光影層次的交替,引導觀者視線集中於頭部、雙手與項鍊所構成的三角形,也是有意為之的構圖核心。這種克制的手法,足以令阮潘正(Nguyen Phan Chanh)讚賞其墨色的精煉。

這串項鍊,引發女子的內心沉思——藝術家與觀者同樣感知其深意,卻無法完全讀懂。它是一種對欲望、記憶與瞬間脆弱性的沉思,亦是對生命本質的凝視。

這是一種既美麗又無垠的冥想:藝術家身在異鄉,卻與畫中人物的靈魂親近;他藉由這份凝視,向自身發問,並渴望永遠不要找到答案。

這是一件深沉而動人的藝術之作。

讓•弗朗索瓦•于貝爾
越南藝術高級專家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