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竹節式茶壺橢圓壺身,飾弦紋一圈,矮圈足,流呈三竹節式,把為兩細長竹枝纏扭而成。橢圓拱形蓋上飾兩竹葉,蓋鈕亦為雙竹枝相扭呈拱橋式,壺底篆書印「陳蔭千製」。
陳蔭千為乾隆中期宜興製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製竹節把壺。現傳世署「陳蔭千製」竹節提梁壺均為博物館所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圖一)及北京首都博物館各藏一件器形與此相同之例,南京博物院另藏一件尺寸造型略異之例。台北故宮博物院該例為清宮舊藏,蓋內貼清宮黃紙原籤,裡外遺留舊有茶汁痕跡,表面因而飽覆光澤,可見乾隆如何鍾之愛之;此拍品有類似使用痕跡,可能與台北故宮所藏均為乾隆品茗御所竹爐山房中煎泡茶器之一。煮茶,製茶湯之古法,必采選提樑大壺,兼合底爐材質為竹,乾隆皇帝的竹爐山房,納選陳蔭千竹節提樑壺於其中,順理成章。
流通市場上曾出現一把造型一致並帶有同款之乾隆爐鈞釉紫砂壺,為Wilfrid Fleisher(1897-1976)舊藏,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24年5月30日,拍品2897號(圖二)。
陳蔭千為乾隆中期宜興製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製竹節把壺。現傳世署「陳蔭千製」竹節提梁壺均為博物館所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圖一)及北京首都博物館各藏一件器形與此相同之例,南京博物院另藏一件尺寸造型略異之例。台北故宮博物院該例為清宮舊藏,蓋內貼清宮黃紙原籤,裡外遺留舊有茶汁痕跡,表面因而飽覆光澤,可見乾隆如何鍾之愛之;此拍品有類似使用痕跡,可能與台北故宮所藏均為乾隆品茗御所竹爐山房中煎泡茶器之一。煮茶,製茶湯之古法,必采選提樑大壺,兼合底爐材質為竹,乾隆皇帝的竹爐山房,納選陳蔭千竹節提樑壺於其中,順理成章。
流通市場上曾出現一把造型一致並帶有同款之乾隆爐鈞釉紫砂壺,為Wilfrid Fleisher(1897-1976)舊藏,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24年5月30日,拍品2897號(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