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BEIHONG (1895-1953)
XU BEIHONG (1895-1953)
1 更多
美國西岸珍藏(編號234)
徐悲鴻

群雞

細節
徐悲鴻
群雞
設色紙本 鏡框
76.5 x 131.5 cm. (30 1⁄8 x 51 ¾ in.)
題識:廿五年(1936)廣西六一運動後,吾隨遷至桂林,居省立圖書館。院中花木繁茂,綠蔭蔽天。畫室外皆以短槿為籬,炎陽蒸之,乃放奇采,食之者功能明目云。悲鴻寫竟漫記。
鈐印:悲鴻、東海王孫
畫家自題簽條:群雞 Prof. JU PÉON。

註:亞瑟.弗雷德里克.費舍爾上校(1888–1962)曾任美國陸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麾下情報官。他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在麥克阿瑟將軍的參謀部任職。在擔任軍事顧問之前,他是菲律賓林業與自然資源局局長。1909年至二戰期間駐居菲律賓,足跡遍及亞洲各地,上海亦在其列。戰爭期間,費舍爾上校返美定居聖地牙哥。

費舍爾上校為聖地牙哥自然史博物館的重建作出重要貢獻。1943年,位於巴爾博亞公園的聖地牙哥自然史學會大樓被改建成傳染病醫院病房。戰時徵用導致館藏珍品、陳列展品及建築結構遭受損毀。戰後,費舍爾上校在恢復博物館功能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1949年7月1日,聖地牙哥自然史博物館於巴爾博亞公園重新開放。1947至1955年間,費舍爾上校始終擔任該博物館理事會成員。
來源
亞瑟.弗雷德里克.費舍爾上校(1888-1962)於1930年代末在中國購得此作,後由家族傳承。
出版
《悲鴻近作.第二輯》,中華書局,昆明,1940年4月,圖版7。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拍品專文

徐悲鴻與桂林淵源頗深,一生至少十次遊歷此地,創作了大量描繪桂林山水的作品及抗戰主題畫作。

1936年下半年,日軍侵華之勢日亟,廣西省政府遷至桂林。同年十一月,徐悲鴻以省政府顧問身份赴桂,懷著振興廣西藝術教育事業的抱負,獨立創辦桂林美術學院,並邀學生張安治自南京前來協助。據張安治回憶:“徐先生所住的是一間近方形的大廳,裏面隔了一小間作臥室。外間既是書房、畫室,又是會客室兼招待所(有的老朋友常在此居住)。”

本作透露出徐悲鴻內心的寧靜以及對新環境淳樸之美的讚歎。如其題跋所言:“廿五年(1936)廣西六一運動後,吾隨遷至桂林,居省立圖書館。院中花木繁茂,綠蔭蔽天。畫室外皆以短槿為籬,炎陽蒸之,乃放奇采,食之者功能明目云。”

旅桂期間,徐悲鴻享有較高社會地位與優渥生活,不僅有助手隨行,常與軍政要員共宴,偶亦觀賞桂劇。直至1937年春,方返南京。

此畫由亞瑟.弗雷德里克.費舍爾上校(1888–1962)於1930年代末居亞洲期間在中國購藏。自二戰時期返抵加州聖達戈後,該作始終陳列於其宅邸。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