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鍾泗濱在《姐妹》一作中重現他最喜愛的構圖安排,讓兩名女子成為常民生活中的主角。鍾氏畢生都在尋找庶民度日的種種姿態,以及在靜謐時光中端持著美善優雅,他也成功地在繪作中傳達這些厚實和溫潤;而《姐妹》正昭示了藝術家的匠心。
對鍾泗濱而言,藝術絕不是人對形像的戀物化:從畫布的質感、築畫的材料、作品的裱褙、到裱框的設計,都值得觀者玩味省思。《姐妹》所用的畫布曾經過裁修、平鋪、並釘定在另一面同樣形狀的畫板上;這類的繪畫製程在鍾氏的作品集中極為少見,卻更明證了他對視覺效果的不斷實驗、創新追求。這個裁剪過的畫布,讓整個畫作成為觀者的一扇明窗:身為觀者的我們何其有幸,能欣賞這對姊妹所處的田野一隅,與她們共享靜好歲月。
鍾泗濱1970年末和1980年初的作品,風格淡定祥適,這都歸功於他構圖的和諧感、精湛且互為呼應的調色,以及筆觸的洗練。鍾氏忠於中國藝術哲學所強調的平衡和流暢感,並以西式的媒介和表現方式揮灑作畫,到離世之前,一直深耕著這份藝術精神。
對鍾泗濱而言,藝術絕不是人對形像的戀物化:從畫布的質感、築畫的材料、作品的裱褙、到裱框的設計,都值得觀者玩味省思。《姐妹》所用的畫布曾經過裁修、平鋪、並釘定在另一面同樣形狀的畫板上;這類的繪畫製程在鍾氏的作品集中極為少見,卻更明證了他對視覺效果的不斷實驗、創新追求。這個裁剪過的畫布,讓整個畫作成為觀者的一扇明窗:身為觀者的我們何其有幸,能欣賞這對姊妹所處的田野一隅,與她們共享靜好歲月。
鍾泗濱1970年末和1980年初的作品,風格淡定祥適,這都歸功於他構圖的和諧感、精湛且互為呼應的調色,以及筆觸的洗練。鍾氏忠於中國藝術哲學所強調的平衡和流暢感,並以西式的媒介和表現方式揮灑作畫,到離世之前,一直深耕著這份藝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