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李华弌
奇峰
水墨 纸本
177 × 89.5 cm (69 5/8 × 35 1/4 in.)
2010 年作
签名:庚寅夏日李华弌写(右下)
来源
现藏者直接购自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出版
2010 年《李华弌》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中国(图版,第 146 - 147 页)

拍品专文

旅美画家李华弌自幼拜师习国画,后学西洋画,对自然详细观察,备有高超写实描绘能力。经历了西方艺术与理论的浸染后,回归东方山水语汇,潜心投入北宋风格的创作,融合东方的自然空灵感与西方图像写实于一体。此幅当代水墨俏峰参天,不见其角,自山前窥山后之宾主深远布局与浙派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边角构图深得南宋马远 “马一角” 及夏珪 “夏半边”的精髓,又创造性地将主峰前置,营造了具有震撼效果的空间体验。近景嶙峋立于雾中,画面水气氤氲,改用渲染处理烟岚,以浓淡示近远,在恰到好处的层次变化中体现画家的讲究。 秉持宋代不施彩强调墨色的宁静致远审美情怀,作品乍看如宋画,巨嶂山水,气韵雄浑,以细腻笔法反复的皴擦,淡彩点缀,使画面更具质感和意蕴。一如宋人“师自然”之法,李华弌游历群山,造访敦煌,在包揽山水之于亦受万物启迪,更在步履中深刻体认佛教文化,固作品深具东方美学的静穆恢弘。艺术家将对宋代山水画的敬仰转化为致密的笔触,生动的韵墨,使观者如临深山幽豁,体验宋人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海外生活的浸润无疑对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画家在中国水墨中融入了西方结构主义抽象特征,犹如谢尔盖•波利雅科夫在不规则的多边形构图形式中暗藏严谨的结构,大胆的布局展现群山磅礴之势之时以微妙的墨色浓度来营造面积与空间。构图精密笔笔放松,无束缚地把握画面的情绪,以现代人之姿致敬文人雅士精华内敛的艺术追求,观者亦随之对话古今,回溯时光。 中式山水是风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精粹,是画家对于现实物象的情绪化加工和抽象后之产物。李华弌独创的方式将传统墨色代替西方绘画的浓烈色彩来传达同具 视觉冲击的画面效果,却因温润的墨彩保留住了宋代淡泊明志的哲思。熔炉西方式大面积用色把中式的简洁笔墨更推上一境界,营造出山石方硬奇峭的画面分量感和 对观者的震慑。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段承袭 宋代墨客儒释道融合的平淡为美、以俗为雅的审美观念,保留自然为师的共通客体,艺术家以当代视角从新解读北宋山水 千山万壑之美。

更多来自 亚洲与西方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