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瑪拉·德·藍碧嘉(Tamara de Lempicka)

塔瑪拉·德·藍碧嘉(Tamara de Lempicka)是1920至1930年代巴黎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以其極具時尚感的裝飾藝術(Art Deco)肖像畫享譽歐洲藝壇。

藍碧嘉於1898年出生於波蘭,自幼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 1911年,她隨外祖母前往意大利,六個月裡遊歷佛羅倫斯、羅馬及威尼斯多間博物館。 在那裡,藍碧嘉發現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大師,這段經歷令她立志成為畫家。 青少年時期,她於聖彼得堡美術學院展開正規藝術學習,惟俄國革命爆發後被迫流亡巴黎。

抵達法國後,藍碧嘉曾短暫於蒙帕納斯的格朗德肖米耶學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進修,後轉往拉松學院(Académie Ranson)深造。 其間於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及安德烈·洛特(André Lhote)等名師門下受訓。 她迅速發展出獨樹一幟的古典風格,融合立體主義、戰後純粹主義及新古典主義元素。 她也重返意大利,鑽研她年少時嚮往的文藝復興畫家技法。

踏入1920年代,藍碧嘉在巴黎上流社會間聲名鵲起,成為富裕階層與時尚名流爭相邀約的肖像畫家。 她的作品以精確的素描功力、戲劇化的光影處理,以及對人體輪廓感性的刻畫見稱。 藍碧嘉的國際化風格吸引無數委託,其中《馬喬里·費里肖像》(Portrait de Marjorie Ferry)於2020年2月在倫敦佳士得以16,380,000英鎊成交,創下她的世界拍賣紀錄。

藍碧嘉亦是一位極具商業頭腦的女性,自言在28歲時已成為百萬富翁,更擅長自我宣傳。 她於梅尚街(rue Méchain)特別設計的裝飾藝術公寓及畫室中,舉辦盛大奢華的派對,因而贏得「輝煌塔瑪拉」(Tamara la splendide)的美名。

此外,她亦極力塑造自己光鮮亮麗的公眾形象。 她以最新時尚造型拍照,並坦然接受媒體的大膽訪問。 儘管1929年華爾街股災令其財政受挫,藍碧嘉憑藉堅毅與勤奮,仍能維持藝術事業。 當年她前往紐約大獲成功,客戶群迅速擴展至歐美富豪,直至1930年代初,其作品依然備受追捧。

除了肖像畫外,藍碧嘉亦創作了大量以女性裸體為主題的畫作,如《兩位女友》(Les deux amies)。 她筆下的女性形象帶有古典理想化的美感,卻同時展現出鮮明的現代氣質。

1939年,她移居美國,最初定居洛杉磯,後轉往紐約。 不久之後,她的聲譽逐漸式微,那些極盡奢華的肖像畫亦漸失時代寵愛。 二戰結束後,藍碧嘉開始嘗試宗教題材、靜物畫及帶有抽象風格的裝飾性繪畫。 1980年辭世後,依其遺願,骨灰撒於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火山口。

瀏覽塔瑪拉·德·藍碧嘉之素描作品


塔瑪拉·德·藍碧嘉(1898 – 1980)

《馬喬里·費里肖像》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Portrait de Madame M.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Femme à la colombe

塔瑪拉·德·藍碧嘉

《年輕女子》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Idylle (Le Départ)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Portrait du marquis d'Afflito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Portrait du Marquis Sommi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La chemise rose I

塔瑪拉.德.藍碧嘉

克絲特的肖像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Portrait de le Duchesse de Valmy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La couronne de fleurs II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Un port sous la lune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L'heure bleue III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Portrait de Madame G.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Portrait d'une jeune femme en robe bleue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Femme de profil vêtue d'un châle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Nature morte à la bouteille de lait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Nature morte au lys et au drapé gris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La Dormeuse IV (Kizette)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Portrait de la belle M. I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Cruche et citrons sur une chaise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Portrait d'Evelyne P.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Roses dans un vase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Deux personnages agenouillés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Nature morte au chou-fleur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Bouteille et chou-fleur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La perle, Étude pour "Nature morte aux coquillages"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Nu debout, vu de dos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Bouquet de violettes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La clé et l'oeuf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La Liseuse III (abstrait)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Portrait de femme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Portrait d'une jeune fille rousse (recto ); Étude abstraite ( verso )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Composition abstraite B1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Jeune femme Florentine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Ville des rochers I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La carafe Louis-Philip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