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南:明代藝術及家具

從瓷器、金屬器具至書畫,明代造就了豐盛多彩的藝術結晶,成為中國文化的黃金時期。本文將會介紹相關的歷史,以及曾亮相佳士得拍賣的珍貴藝術品。

頁頂圖片

明嘉靖 五彩嬰戲圖罐 六字楷書款。總成交額:4,420,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於2017年11月27日舉行的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晚間拍賣呈獻此拍品。

明朝(1368-1644)由朱元璋(後稱洪武帝)建立,是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的朝代。隨著漢人推翻蒙古族建立的元朝(1279-1368),一統中原,宮廷亦開始採用不同的藝術題材,例如要求畫家效法十二至十三世紀南宋時期的畫風,以細膩寫實的手法繪畫花鳥山水等主題。

書法在明代非常盛行,文人畫家的產量亦甚豐,更首次能在作品中融入個人特色。明代與異國文化的交流,孕育出不少新穎設計,例如青花瓷及琺瑯工藝品上的花紋裝飾。明朝也是中國家具製作的黃金時代,同時亦盛產造工細致的 瓷器、金屬器具、漆器及紡織品。

下文將會透過11件精選拍品,展示明朝藝術作品的多元種類與深度。

1.明朝御窯建於洪武時期(1368-98),但由於國際貿易中斷,由中東進口的優質鈷料驟減。因此,洪武時期是明代唯一一個以銅紅作為主要御瓷顏料的時期。

當銅在適當的條件下焙燒,便會呈紅色,但比藍色的鈷料更難控制。上圖的盞托是成功燒製的釉裏紅臻品,主要花紋中的橢圓形菊花圖,是洪武製品的一大特色。

2. 永樂時期(1403-24)是中國的繁朝盛世之一,從永樂御製工藝品的卓越品質及種類可見一斑。

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大明永樂年施」單行六字楷書款 132 x 84吋(335.3 x 213.4公分) 。總成交額:348,440,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於2014年11月26日呈獻此拍品。

從上圖的青花盆可見,御瓷開始反映外來文化及宗教(特別是伊斯蘭教)的影響,其獨特新穎的器形以約製於十三世紀後的埃及和敘利亞金屬及玻璃器為藍本,當時在中國前所未見。

3. 永樂帝(1402至1424年在位)尊崇佛教,故當時有大量瓷器皆體現佛教題材或飾以佛教紋飾。

明十五世紀 鎏金銅朝冠耳三足爐。總成交額:475,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於2011年6月1日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此拍品。

其後繼位的宣德帝同樣虔誠,在位期間,居於首都寺院的藏族僧人數量刷新紀錄。永樂及宣德帝皆下令製作鎏金銅佛像、畫像及供奉品,以供禮佛之用,又或贈予藏傳佛教的使者。

4. 永樂時期的御作坊擅長製作剔紅漆器。下圖的蓋盒細節精巧,展現當時近乎立體的亮漆特點。盒上雕刻了不同角度及盛放程度的花朵,配以濃密茂盛的葉子,盒側亦飾以其他花種,包括荷花、菊花及茶花。

明永樂 剔紅牡丹紋蓋盒 「大明永樂年製」刻款。總成交額:8,740,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於2017年11月27日舉行的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晚間拍賣呈獻此拍品。

雖然只有少部分永樂御瓷有年款,但符合宮廷要求的漆器一般也會署以年款。這件珍品的底部側面亦署以單行直書永樂年款。

5. 在十五世紀初,御用黃釉等新釉料相繼面世,但黃色只限皇帝專用。

明宣德   黃釉仰鐘式盌   雙圈六字楷書刻款 6吋 (15.2公分)。總成交額:1,670,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於1993年10月25日呈獻此珍品。

明宣德 黃釉仰鐘式盌 雙圈六字楷書刻款 6吋 (15.2公分)。總成交額:1,670,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於1993年10月25日呈獻此珍品。

這項規定尤其適用於紡織品及瓷器。上圖的宣德倒鐘形盌便用上御用黃釉,這種式樣與顏色的組合極為罕有。

6. 在中國瓷器史上,宣德時期堪稱青花瓷的顛峰時期,主要由於宮廷大力提倡,技術上也推陳出新,而藝術性也更高。

明宣德 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 「宣德年製」四字楷書橫款。 總成交額:158,040,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於2016年5月30日舉行的三十週年誌慶拍賣:世紀珍藏拍賣呈獻此拍品。

宣德瓷器的鈣含量低,鉀含量高,因而份外剔透。釉層盈潤,釉下花紋以鈷料巧手繪製,技藝精湛。許多鑑賞家也視宣德御瓷的龍紋為中國瓷器的典範。

7. 「五彩」指以多色顏料裝飾的瓷器,嘉靖年間(1522-66)盛行將釉上彩(黃、礬紅及綠色釉料,並以黑釉勾勒輪廓)結合釉下青彩,將五彩工藝推至頂峰。

明嘉靖 五彩魚藻紋蓋罐 六字楷書款。總成交額:213,850,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於2017年11月27日舉行的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晚間拍賣呈獻此拍品。

五彩御瓷的器形與大小各異,此五彩魚藻紋蓋罐為最大型及最大膽的作品。罐身紋樣反映嘉靖帝對道教的推崇,因為魚在道教中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魚藻罐飾有八尾魚,八在中國文化中亦是吉祥數字,加上蓋上的四尾魚,合共12尾,相信代表中國計時法採用的「十二地支」。

8. 嘉靖帝特別鍾愛嬰戲圖。下圖的五彩嬰戲圖罐繪有八名男孩,在玩木馬及寶塔等玩具。

明嘉靖 五彩嬰戲圖罐 六字楷書款。總成交額:4,420,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於2017年11月27日舉行的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晚間拍賣呈獻此拍品。

雖然嬰戲圖是嘉靖御瓷的常見主題,但濃潤的五彩釉卻極為罕有,而萬曆年間(1572-1620)亦繼續沿用此設計。

9. 「黃上紅」是嘉靖年間的獨特色彩組合。要燒製此效果,必須焙燒三次:首先以大約攝氏1,300度高溫燒成罩透明釉的瓷胎,然後澆以黃釉,以較低溫度燒成黃釉瓷,再用黑釉勾勒紋飾,以礬紅塗抹背景,再次進窯以低溫培燒而成。

整個過程繁複費時,工匠必須一絲不苟。由於失敗率極高,故黃上紅瓷極為罕有。

10. 明朝中後期,王守仁首度提出心學,促成新儒家思想崛起。心學認為塵世萬物也源自存在於人類意識中的「理」。

明 王守仁 復羅整庵太宰書 水墨紙本 冊頁十二開。總成交額:3,940,000港元。佳士得香港於2017年11月27日舉行的御苑.文心.匠藝 - 明代器物書畫晚間拍賣呈獻此拍品。

此理念主張內省,以及強調表現自我的新美學。王守仁曾於書信中談及心學,反映明代文人哲學觀的改變。

11. 明代中後期的文人對官僚制度失望,但同時得以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於是寄情於詩書繪畫上。

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及祝允明(1460-1526)等文人成為當代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家。

12. 在云云後輩中,陳洪綬(1598-1652)是當時其中一位繪畫奇才。他生於浙江,創意橫溢,以色彩繽紛的花鳥及風格獨特的人像畫備受推崇。

明朝覆亡後,陳洪綬旋即辭官,其後在1652年逝世,享年54歲。陳氏的書法對後世藝術家影響深遠,例如惲壽平(1633-1690)、任熊(1820-1857)、任薰(1835-1893)、于非闇(1888-1959)及謝稚柳(1910-1997)。

13. 文人學士影響了日常用品的樣式,特別是文房家具的設計。

明十七世紀 黃花梨圈椅一對。總成交額:908,750英鎊。佳士得倫敦於2017年11月7日舉行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此拍品。

明代黃花梨桌椅印證中國家具工藝的巔峰。黃花梨木生長速度極慢,因而非常珍貴,以此製成的家具形態典雅,線條流麗,體現文人崇尚的風格。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